一、艺术批评概述
艺术批评是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艺术批评的主体是同时具有欣赏水平和批评能力的人。因为高质量的艺术批评,既需要开阔的艺术视野,又需要精细的艺术眼光,还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
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离不开对宏观艺术创造现象的评价,也离不开对微观具体作品的解析。
(一)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的关系
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又有区别。
1.联系
(1)同一个整体
艺术接受是欣赏者面对艺术作品文本进行阅读并加以填补、创造或破解的种种活动的统称。正是由于接受者参与其中,或在鉴赏中生发创造,或在批评中分析判断,艺术文本才得以成为现实的艺术作品并产生其应有的审美效能和社会功用。因此,艺术接受可以分为欣赏型接受和艺术型接受两种。就此而言,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都不过是艺术接受活动整体的一部分而已。
(2)先后的阶段
二者虽然都从属于艺术接受,但并非不分先后顺序。艺术欣赏是艺术接受的基础阶段,艺术批评则是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实践基础上,艺术批评才有可能展开。所以,对于艺术批评者来说,有自己的批评体系和批评能力,能对作品的审美意蕴和历史内涵进行挖掘,当然是优秀批评者的标志,但是,艺术批评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艺术欣赏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判断力。否则,艺术批评便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2.区别
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不同层次,一个是基础阶段,另一个是高级阶段。
(1)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
艺术欣赏侧重情感体验,它是主体对文本的情感参与,着重实现文本的审美价值,因此情感活动特别强烈。
艺术批评侧重理性思考,它是主体对作品的理性思考,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活动,所以冷静思考的特点特别明显。艺术批评要求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出发点去感受、理解作品并作出尽可能恰当的客观评价,因而更具科学研究意味,更着眼于实现作品包括审美价值在内的广泛的社会价值。
(2)主观性和客观性
艺术欣赏具有主观性,它是在个人主观的标准中体现对一定作品的评价,其中个人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艺术批评具有客观性,尽管艺术批评也建立在艺术欣赏的个人情感判断的基础之上,但是艺术批评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表现批评者个人的喜好,而是侧重于在一个客观的理论体系中对作品进行评价。
总之,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则不仅是对艺术欣赏的提高,也是对艺术欣赏的指导。艺术批评作为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它并不仅仅停留在鉴赏阶段,而是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一定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作出理论上的鉴别和论断。
(二)艺术批评的特征
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1.科学性
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艺术欣赏偏重于感性,艺术批评则偏重于理性;艺术欣赏带有更多个人主观性的特点,艺术批评则需要符合客观规律性。因此,欣赏可以不含有批评的意味,但批评却必然要经历欣赏这个阶段。一个艺术爱好者,绝不应该止于欣赏,而应该作进一步的批评,因为只有批评,才能认识艺术的真面目,才能对艺术有正确的批评。
艺术批评的这种科学性特点,使它必然要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学科中吸取观点、理论和方法,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比如,精神分析批评、原型批评、英国新批评派、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批评、阐释学、接受美学、后殖民主义等,都是西方当代文艺的重要批评流派。
2.艺术性
艺术批评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又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欣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应当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尤其是艺术批评文章应当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说服读者,真正发挥批评的作用。因此,艺术批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体,优秀的艺术批评文章不仅应当逻辑清晰、论证严谨,而且应当文字优美、生动感人,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事实上,不少优秀的艺术批评文章,本身就是艺术品,如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其中的佳句名段,流传千古,至今不衰。
上述艺术批评的双重标准,决定了艺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因此,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思想性是从艺术批评自身内容的思想意义和思想水平上来说的;艺术性是从批评本身的形式表现手法上来说的。这二者应当高度统一。
(三)艺术批评的作用
艺术批评的作用主要有四个:
1.对欣赏者:提高欣赏者的艺术欣赏能力
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文本结构,从符号到意义的对应法则又庞杂多样,要对这些多样的要素一一进行咀嚼、体验、回味,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作为普通的欣赏者很难一下子全都获得,很多时候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介优秀的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鉴赏,领会艺术作品的深刻意蕴和高超的技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似女人形体的岛屿
英国美学家鲍桑葵说:“真正的批评家就是那些能教给我们怎么欣赏的人。”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也认为:“批评家应该是广大读者群众在艺术上的成长、要求和创造热情的一个最理想的表达者。”
因为艺术批评家具有高度的鉴赏力和判断力,并且在鉴赏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能够从常人未曾注意的地方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能够更加正确、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从而给人们的艺术鉴赏以有益的指导、帮助和启发。
2.对创作者:帮助艺术家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
比如,曹雪芹在巨著《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正是边听取意见,边修改提高自己,“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尤其是脂砚斋的评点更为其增色不少,据“脂评”的批语透露,秦可卿之死这一段故事,曹雪芹也根据他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正因为《红楼梦》与脂砚斋的评点之间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流传抄本的书名叫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来的红学家们在研究这本书时也离不开研究脂砚斋的评点。
再如,别林斯基的著名论文《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鼓舞了果戈理坚定地沿着现实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又相继写出了《钦差大臣》《死魂灵》等现实主义杰作。
可见,艺术批评是促进艺术创作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方式。
3.对艺术作品:促成艺术作品的意义生成
艺术批评和艺术欣赏一样,都是使文本能够转化为作品的重要实践活动,但和艺术欣赏使文本转化为情感式作品不同,艺术批评主要是使文本转化为理性式作品。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批评能够作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义,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如钟嵘对曹丕、曹植、王粲、刘桢等文学家作品的批评,就产生了新的意义,使我们在回顾这些文学家的艺术作品时,获得了以往所不曾具有的新的意义。这是艺术批评对作品意义生成的作用。
4.对艺术理论:丰富和完善艺术理论与艺术史
艺术批评既然是对艺术作品、艺术现象所作的分析和评价,那么艺术批评必然要以一定的艺术理论为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同时又反过来对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艺术批评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研究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
正是由于艺术批评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郭沫若才说“批评也是天才的创作”。他说:“文艺是发明的事业,批评是发现的事业。文艺是在无之中创出有,批评是在砂之中寻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