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025年09月26日
三、文学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文学形象与其他门类艺术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具体可感的、概括的、能唤起美感的艺术世界,是所有艺术形象的共性,但是,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因此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相比,就具有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征。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知道了林黛玉的确定特征:她是林姑妈的女儿,宝玉的表妹;她是一个美丽的、聪慧的、纤弱而又多愁善感的少女。这些都是确定的。但是林黛玉具体怎样美丽,具有怎样的相貌,怎样的气质神韵,这是文学语言难以触及的。所以,关于黛玉的具体视觉模样展现,又是极不确定的。只能靠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补充和创造。
文学形象的这种不确定性,不但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留给读者的想象的余地,更能使读者在想象和再创造中获得愉悦,从而使文学形象更富于魅力。改编成影视剧的《红楼梦》,即使让最好的演员来演,对于那些读过小说的人来说,也总是觉得失落了什么东西。其原因就在于影视剧把“不确定”的人物宝玉、黛玉等变成了确定性的活人,破坏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想象,或者破坏了读者原有的想象。
▲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