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文化的各自功能
我们认为,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们以各自的功能差异同时满足人类的文化需求,在人类文化需求中处于不同的层级。这里粗略套用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人生三阶段”的理论来解释雅、俗文化的层级差异。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有三个阶段:感性阶段、伦理阶段、宗教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的行事完全遵从感官感觉的驱使,怎么快乐怎么来,这种心态是偏向享乐主义的,也最接近人的本能。
第二阶段是伦理阶段,人进入伦理阶段以后,就会考虑道德的要求,简言之,不是“怎么快乐怎么来”,而是“怎么正确怎么来”。但伦理阶段并不是人类的终点,因为“正确”的未必是“好”的,所以人类还要继续攀登,去追求“至高的善”。
第三阶段是宗教阶段或说信仰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往往能够找到终极的精神依靠和灵魂的寄托,给予有限的人生以无限的意义。
由此可见,通俗文化主要针对的是感性阶段,各种俗文化的文本都是要尽可能地刺激人们的感官,激发人们本能的感觉;而高雅文化更多的是针对“伦理阶段”和“信仰阶段”,在给人精神享受的同时,引发人的思考,激发人的智慧。
我们的人生应当是丰富的、完整的,因此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对于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俗文化有通俗文化的功能:它以轻松欢快、浅显易懂满足了我们日常生活娱乐休闲的要求;它把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感性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很大程度上起了引导我们认识生活、拥抱生活、热爱生活的作用;它把为人的准则、处世的道理用接地气的语态、生动的艺术形象包裹着渗入我们的思想,起到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社会秩序引导功能。
高雅文化也自有高雅文化的追求:它以形式先锋、内容深邃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界;它以塑造经典、力求不朽打造了人们的理想形象;它以追求创新、拒绝重复,传达了人们的超越态度;它以崇尚自我、不肯俯就表征了人们的主体力量;它以深入社会、洞悉本质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品质;它以放眼天下、心系民生完善了人们的人文情怀。
就此来看,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作为人类需求多层次的外化产物,只有它们共同存在,才能完整地满足人类的文化需求。只有通俗而无高雅,则人生无境界;只有高雅而无通俗,则人生无颜色。无境界,则人生无意义;无颜色,则人生无趣味。颜色、境界之于人生,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