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创作方法

二、典型的创作方法

典型形象的创造方法离不开个性化和概括化两个方面。歌德认为,“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在典型化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使艺术形象具有鲜明丰满的个性特征,才能是独特的这一个;概括化是从对事物特征的把握而达到对事物普遍本质的认识,因此,也只有通过概括化,才能体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典型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选取生活中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物作为骨干材料,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概括和理想化。如果戈理有一次听到一个故事:一个小公务员省吃俭用买了一支猎枪,不慎在打猎时丢了,他因此病倒在床上,后来同事们通过募捐给他买了一支新猎枪,才救了他的生命。果戈理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边倾听边沉思,当夜就构思了小说《外套》。他把故事变成小公务员省吃俭用买了出入官场必需的外套,而外套却被人劫走,又遭到官场人物的冷酷嘲笑,终于悲惨地死去。这种把普通的生活素材变为生动的作品题材,把一般的人物变为艺术典型的过程,就是文艺作品典型化的过程。

第二类是撷取各种人于一身,或撷取各种事于一物。鲁迅说:“人物模特没有专门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创作必须观察同样的许多人,才能塑造出一个特定的典型。这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中最常用的方法。

第三类是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造生活中没有的完全属于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如构思《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神魔文艺作品时,就需要用这种典型化的方法。鲁迅评价《聊斋志异》时说:“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换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锁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聊斋志异》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题材的广泛性和主题的深刻性,更在于人物的典型性,其中使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不下百余个。蒲松龄以理想主义的笔触塑造了一批敢于藐视封建礼教法规,按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的血肉丰满的女性艺术形象,憨直任性的婴宁,活泼机智的小翠,多情狭义的秋荣、小谢,温柔拘谨的青凤,绰约可爱的聂小倩,意绪风流的林四娘等。这些鬼魅、狐精、花妖等千姿百态、各具风采的艺术形象既充满幻想与虚构,又是人性的典型化再现,堪称精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