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格的成因

四、艺术风格的成因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显示出来的、能引起欣赏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影响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艺术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艺术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创作个性会很自然地投射和熔铸进创作的艺术作品之中,即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讲“风格即人”,中国古代文论也讲“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这些实质上都是在强调艺术风格体现了艺术家的精神特性,也就是创作个性。

事实上,对于成熟的艺术家而言,创作个性确实已为艺术家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所渗透,同时又凝结了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情趣,因此它体现的就是作为艺术家的个人,而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成熟的创作个性决定了对世界的审美把握,从而自然而非刻意地转化成了艺术风格。

(二)生活体验

独特的人生阅历、生活环境、个人修养对艺术家的风格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正因如此,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罗曼·罗兰本人既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音乐学家,早年曾在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正因为他对音乐非常熟悉,后来才写出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依靠个人奋斗反抗社会的悲剧,深刻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童年时代完全被纳粹追捕的阴影所笼罩,如果不是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波兰斯基未必能如此客观地导演出《钢琴家》这样优秀的影片。曹雪芹若非祖上三代一直担任江宁织造之职,经历过显赫一时的荣耀生活,又经历过家道中落的坎坷,《红楼梦》未必能够显现出那样纪实的风格。

(三)时代

所谓艺术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所独有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艺术家作品中的表现,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

1.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

比如,在欧洲此起彼伏地盛行过的古典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就都和彼时的时代特征相对应。

再比如,先秦诸子散文感情激越、设想奇特、辞采绚烂,富有论辩性,就与当时群雄割据、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富有创造力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又比如,唐初文风承六朝骈俪旧习,成为束缚思想内容的桎梏,和人性解放、儒学复兴的时代要求不吻合。于是一些先行者逐渐要求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到德宗贞元年间,韩愈号称上继三代两汉,以自己奇句单行的散文与“俗下文字”(即骈文)相对立,逐渐有众多文人追随。至宪宗元和年间,又有柳宗元大力支持,于是声势更大。此二人的古文言之有物,具有批判锋芒,一度压倒了骈文,开创一代新文风。

2.同一个作家在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

风格的时代性差异也完全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这在一些跨世纪、跨时代的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当时代发生动荡、革命、战乱、改朝换代,或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出现重大变更转型,都会使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作视野、艺术趣味乃至情调语调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变。中国的现代作家,大多经历了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换。如丁玲早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却受到了挫折,这在她早期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有着明显的表现,作品呈现一种浓厚的感伤色彩和浪漫风格。在成为左翼作家,特别是进入革命根据地后,丁玲的作品和文风都判若两人。1948年她出版的反映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具有强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色彩和写实风格。

(四)民族

民族文化风格对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有影响。民族文化风格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决定,体现了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需要,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个体在其创作个性上自然烙印上了民族的色彩印迹、渗入了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艺术的民族风格。

伏尔泰就说过:“从写作的风格来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或一个西班牙人,就像从他面孔的轮廓、他的发音和他的行动举止来认出他的国籍一样容易。意大利语的柔和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了。在我看来,辞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法国人则具有明彻、严密和优雅的风格。他们既没有英国人的力量,也没有意大利人的柔和,前者在他们看来显得凶猛粗暴,后者在他们看来又未免缺乏须眉气概。……要看出各相邻民族鉴赏趣味的差别,你必须考虑到他们不同的风格。”

再如丹纳在比较研究德国和英国后指出的一样,德国是一个理性至上的国家,而英国是多元忙碌性的国家。因而,两国各自的艺术家个性对艺术的观照心情和进行艺术创作投入的精力以及艺术表现内容、方法与风格都各不相同。丹纳说:“德国是一个创立形而上学和各种主义的国家。对于高级抽象理论的爱好、专心,容易了解,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及得上德国。忙碌的英国视艺术为一种古董,只供少数鉴赏家作为有趣的研究。他们对于美丽的形体与色彩的感觉,不是由于本能而是得之于教育。”

(五)地域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艺术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艺术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19世纪的法国作家和批评家斯达尔夫人,就指出存在地域风格的差别和地域文化对地域风格的影响。她把西欧分为北方和南方,认为南方人和北方人各有各的精神面貌,其中,自然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南方气候温润,大自然形象丰富,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情感奔放,大都不耐思考,与女性交往很少拘束,比较安于奴役,却从自然的美和对艺术的爱中得到补偿。北方土地贫瘠,天气阴沉多云,较易引起人们对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但人们更具有独立意志,不能忍受奴役,并尊重女性,而盛行于北方的基督教(新教)更有助于人性的培育。因此,南方文学比较普遍地反映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而北方文学则较多地表现个人的性格。

▲范宽,《溪山行旅图》

 ▲董源,《潇湘图》

再以中国山水画为例。自唐朝开始,山水画出现了南北两派不同的艺术风格。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荆浩、关全等的山水画,受北方山川自然之影响,画面仪表堂堂、端庄肃穆,用笔刚劲有力,比较工整,代表着北方画派的风格;吴道子、王维、董源、巨然等许多画家生活在江南,画面景物秀丽,清润自然,代表着南方画派的艺术风格。类似的例子,还有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现代文学中京派与海派的不同,都鲜明地体现了地域文化所造成的地域风格的差异。当代艺术的交流虽然日益频繁,且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可是艺术的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在不少作家那里并未因此而淡化,这正是当代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表征。

(六)流派

艺术风格的成因往往还和作家所属的流派相关,不同的流派往往呈现不同的流派风格。所谓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艺术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流派风格的多样化,往往是艺术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唐代诗歌极其繁荣,就与流派纷呈大有关系。如初唐时期因唐太宗和大臣们对齐梁文风的喜爱,便成立了宫体诗派。至盛唐时期,又出现了王孟诗派和高岑诗派,前者是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后者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两派不仅取材不同,而且情调也大不相同。中唐时期,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得到志同道合的诗友元稹、张籍、王建的支持,便形成了面向现实、倾向讽喻的新乐府派,具有共同的流派风格。韩孟诗派则是以韩愈、孟郊、贾岛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韩愈有自己明确的文学主张,孟郊是韩愈文学主张的积极支持者并深受韩愈的赏识,贾岛的诗也受到韩愈的赏识。他们虽然各有各的诗歌风格,但“奇险冷辟”却是他们共同的流派风格。至晚唐时期,又分别出现了华艳纤巧的流派风格和写实主义的流派风格。

宋代是词这一诗歌样式特别繁荣的时代,而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两种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风格流派,且绵延不断。柳永的词作在审美境界上虽然比晚唐词人有很大的开拓,但“秦楼楚馆”里的“浅吟低唱”,使他还是属于婉约一派,在当时,很受市民阶层的欢迎,以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同生活在北宋的苏轼,其词作则视野开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一扫华艳绮靡的词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山祖。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位幕下士调侃地说出了婉约和豪放两种不同流派风格的基本区别。其实推而广之,也可以这样来形容其他婉约派词人与豪放派词人的不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样出现过众多流派风格,仅诗歌领域,就先后出现过: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诗派,具有狂飙突进的抒情风格;汪静之、应修人等人的湖畔诗派,有着一种青春期的天真风格;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倾向唯美的风格;李金发、穆木天等人的象征诗派,具有朦胧晦涩的风格;蒲风、杨骚等人的无产者诗派,具有平民化和鼓动诗的风格;以戴望舒、卞之琳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派,则以现代诗形与现代辞藻为特色;以胡风为代表的七月诗派,富有战斗精神和散文化的倾向;以冯至为代表的校园诗派,具有一种吸纳中西文化之后所获得的“沉潜”风格;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则追求意象与思想的凝合,以玄学作为诗歌的基本要素。

综上所述,艺术风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同时,艺术风格也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渗透在一定的文化中,从而成为一定文化的表征。艺术风格由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和具体作家作品的个性风格等若干层面构成。艺术风格的各个文化层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无论是时代的、民族的风格,还是地域的、流派的风格,抑或是个性风格,最终都统一于作品的具体风格,并只有在作品风格的本体构成中才能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