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俗文化
2025年09月26日
二、通俗文化
(一)定义
所谓通俗文化,往往是指建立在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水平上的一种民间文化。这种文化往往强调创作精神上与世俗沟通,审美品位上浅显易懂,社会功能上娱乐消遣。无论思想性或艺术性都不具备其产生时代公认的高雅品位。
在传统社会,通俗文化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民间艺术类型。
在现代社会,通俗文化常常和流行文化、媒介文化、商业文化、大众文化等词相互通用,主要是那些可以批量化生产和包装的类型化文艺,包括: 通俗小说、流行歌曲、动漫、商业电影、电视娱乐节目等。
(二)形成因素
1.阶级基础——平民阶层的诞生
通俗文化是平民阶层的产物。平民阶层在经济收入、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和贵族有根本区别,这些决定了平民阶层的文化特点。
在生活方面,平民阶层的生活具有极强的功利性、世俗性、随意性,终日的奔波劳碌只为现实的功利性生存之目的。这些决定了平民阶层的艺术具有大众性、生活性、娱乐性、个体性、浅显性、易懂性等特点。因此,通俗文化一般也与民间文化、大众文化相联系。甚至在某些条件下,通俗文化也被贬斥为技巧含量不高的低等文化。
2.技术基础——低技巧含量
和高雅文化拥有一批专业的创作人才不同,通俗文化来源于民间,由于平民将更多时间用于生存劳动,没有精力顾及艺术创作,也没有物质基础雇佣专门的人从事艺术创作,从而使得通俗文化的作品文本呈现技巧简单、通俗易懂的形式特点,以及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体验的内容特点。例如中国各地的民间歌曲,不论是陕西的信天游,还是山西的山曲,不论是青海的花儿,还是四川的山歌,都呈现出句式短小、多用比兴、内容浅显、情感真挚的特点,这也是通俗文化能够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从而流传广泛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