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是艺术传达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创作方式。即兴是创作者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它的特点是趁热打铁。创作者内在幻象被唤醒并活动时,才思泉涌,势不可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王勃写《滕王阁序》,李白“斗酒诗百篇”,都属即兴创作。有时,即兴创作表现为“我不觅诗诗觅我”的紧急状态。一连串的意象、意念、词句以及主要脉络的情节如排山倒海般自动涌现,写都写不及,创作者只能抓住轮廓匆忙记下,过后再补充和完善。司汤达53天写出《巴马修道院》,巴尔扎克于1831年写出75种作品,都属此类。即兴作品的好处是首尾贯通,情感炽热,有一气呵成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即兴创作不是没有酝酿、凭空出现的操作方式。

第一,即兴创作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王勃铺排大量典故,李白诗歌中丰富的社会和人生经验,都是长期积累和有意储备的。任何酣畅淋漓的即兴创作,都是作家调集平生的记忆信息,厚积薄发形成的。

第二,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即兴的刹那似乎容易,实际上兴会的来临极难。没有气氛和契机,即兴无由发生。王勃拥被而卧、李白饮酒、巴尔扎克喝黑咖啡,都是借此制造、刺激情境,以待兴会到来。

第三,即兴创作表现为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它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司汤达写《巴马修道院》只用了53天,但其准备和酝酿却花了6年。大仲马说得更贴切:“我并不制造小说,是小说在我身内制造着它们自己。”小说难道会自我制造?不!大仲马是以此来幽默地道出即兴创作也需要艰苦和思索,只不过这种思索是在文字操作之前并且于暗中进行而已。

第四,即兴创作有时不是作家理智所能选择的,它和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艺术传达的阶段是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也是艰苦细致的艺术语言工作阶段。倘若不注重艺术语言、艺术技巧的操作训练,不下苦功夫以准确的符号、高超的技巧把内心的意象和意念栩栩如生地物化出来,那就会功亏一篑,使艺术创作半途夭折,使从材料积累以来不计其数的心智活动和所有努力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