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加剧的局面,而卫生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政府提出分级诊疗制度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等举措。但制度实施至今未见明显成效,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分级诊疗如何发展再次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焦点。本书通过对分级诊疗制度实践演进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规律,构建出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机制。福建省作为国家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研究福建省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实施,对全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书以福建省为例,通过对运行机制绩效的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分级诊疗制度体系的科学布局、缜密推进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从发展的视角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践历程重新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划区分级指定就诊阶段(1949-1978年)、“倒金字塔”就医流向阶段(1979-2008年)、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启动阶段(2009-2015年)和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阶段(2016年至今),分级诊疗制度运行始终围绕并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路线。同时从政策层面对政策执行障碍与效力效果进行评估。第二,基于分级诊疗制度运行规律,以福建省为例,运用探索性案例分析法构建了分级诊疗制度运行机制。选取具备典型案例的5个整合型医疗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围绕分级诊疗起源、过程和实现目标等核心问题和解决途径展开跨区域性案例分析,以此解释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运行的内在机制。第三,基于分级诊疗运行机制的研究,确立分级诊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TIC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福建省各市分级诊疗绩效实施情况进行比较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各地市的优劣,发现分级诊疗制度具体实施情况。基于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复杂性,通过障碍度模型和BP-DEMATAL模型识别核心指标,探究分级诊疗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提升分级诊疗制度绩效水平奠定理论和实证基础。第四,运用上文研究的分级诊疗制度运行机制,对伦敦、洛杉矶、上海和深圳这4个国内外典型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这些典型案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以期发现提升分级诊疗制度运行值得借鉴的可行途径。最后,提出相应的分级诊疗推进对策,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性支持。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规律,即是从效率优先(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关注长远持续发展),到注重公平(长短兼顾——全民健康),这一过程体现了我国分级诊疗体系以人为本,并不断深化的理念。同时,需求型政策无论从滞后期还是政策效果指向来看,都最具优势。在路径研究方面,探索出一个完整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机制、互动交流机制、医疗资源转化机制、分工合作管理机制、激励相容机制和反馈机制等6个子机制,他们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持续有效实施的关键。与此同时,设计出一个符合现实的评价体系,结合不同地区整合型医疗机构间分级诊疗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实际情况,发现其评价结果是令人信服的,这为准确评估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绩效的优劣提供了有效工具,并在评价体系基础上,提出提升分级诊疗制度的对策与建议,结合案例的分析和说明,为政府构建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顺畅专业学科互动交流通道,发挥医疗信息化技术作用,注重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首诊服务水平,补充优质医务人员,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以经济和科技创新为强心剂,推动分级诊疗有效运行等实践思路。
本书承福建省科技厅创新战略研究项目(2021R0052,2022R0038)、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9QH1063)、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RK008)、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资助出版。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