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医疗资源利用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上文评价研究中,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权重超过0.4,可见效果指标对于分级诊疗发展的影响力最强。这与现有医疗机构高度竞争、自负盈亏、需要生存发展的性质高度吻合。要想实现分级诊疗政策的持续优质发展,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至关重要,是激励医疗机构自身发展壮大、实现分级诊疗的必要条件和内在动力,对于分级诊疗持续优质发展起到核心的推动作用。
深圳罗湖通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共同体,明确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基层首诊、上下转诊的全流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在三方面实现了罗湖区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首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罗湖公立医院集团办社康中心诊疗量由2014年的53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199万人次,年均增长34.22%,而罗湖区社康中心总诊疗量年均增长仅22.3%。同时,罗湖公立医院集团总诊疗量也实现较快增长,2014—2019年的5年间年均增长10.24%,而集团所属上级医院的诊疗量则缓慢下降,年均下降率为0.3%。2014—2019年的5年间,集团办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由21.01%升到49.0%。同时深圳罗湖公立医院集团内手术量也进一步增长。其次,持续提升了居民健康水平。罗湖公立医院集团改革后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效果得到持续提升,传染病发病率和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降低。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率239.8/10万,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率289.7/10万,2年间下降17.2%;2018年恶性肿瘤死亡率16.2/10万,2016年恶性肿瘤死亡率40.8/10万,2年间下降60.3%。2016—2018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13.57%提高到21.31%。2018年,集团内累计上转患者2.08万人,下转患者2.49万人,分级诊疗水到渠成。最后,有效减轻了居民就医负担。作为上级牵头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医保住院患者自付比例持续下降,2019年自付比为12.88%。集团的药占比和耗占比也逐年下降,2019年集团药占比为24.40%,较2015年下降8.76%;2019年集团耗占比7.90%,较2015年下降0.13%。就医负担减轻明显,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图10-16、图10-17、图10-18所示。
图10-16 深圳罗湖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情况
图10-17 深圳罗湖区健康水平提升情况
图10-18 深圳罗湖区医疗费用结构变化情况
上海通过医师规范化培训促进服务能力同质化、试点家庭医生全科团队建设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形成、多学科紧密协调合作促进MDT模式的优化,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使诊疗难度一般、常见多发的疾病医疗服务在基层得到解决。到2016年底,上海市2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1+1+1”签约,总签约数超160万人,60岁以上居民113万人,签约居民在“1+1+1”内就诊的占比近80%,在签约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占比60%。上海市浦东医院医疗卫生协同网内“1+1+1”组合就诊率中,参加全科统筹门诊的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就诊率最高达到71.57%。2017年,上海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占比超30%,和市级医院、区级医院基本持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海市民心中的满意度居“沪十大行业服务质量评测”第一位。从2009年到2016年,上海市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快速下降,从15.07天降至11.23天,三级医院的平均住院日更降至7.67天,有的三甲医院平均住院日甚至降至5.7天,接近国际水平。到2016年底,所有上海市三级医院的核定床位数均少于2000张,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效果明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上级医院以精细化管理和医教研同步发展实现急危重症病种的救治水平提升,分级诊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图10-19和图10-20所示。
图10-19 上海市2015—2019年平均住院日情况
图10-20 上海市健康水平提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