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互动交流机制

二、互动交流机制

从本文所选的五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三明市尤溪县医共体通过建立远程会诊、在线专家门诊、医学影像和心电远程会诊等信息系统,对下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对上实现与省、市级大医院远程会诊。制定《县级医院医务人员驻乡驻村管理办法》和《医师晋升职称下基层服务制度》,建立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激励机制,推动医疗资源、人才、病种三下沉。每周固定指派1名护士长到分院帮扶,开展护理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和专题讲座,执行护理质量检查,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助推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定期对疑难、危重、特殊病例进行护理会诊、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解决专科护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明市泰宁县医共体实施“周末动车引智工程”,近3年共邀请上级专家40多人次来泰诊疗和讲座,义诊服务680多人次、开展高难度手术11台,并建立了常态化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机制。总医院每年安排两次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综合督导,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护理管理,院感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基层医护人员业务骨干培训班,每期3个月,培训班采取一对一临床跟班和集中业务授课相结合的形式,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南平市建阳区医共体常态化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全区4家综合公立医院结对帮扶13家乡镇分院(社区分院),开展科室共建、专家坐诊、业务培训和免费进修等帮扶工作,促进了上下级医疗机构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互动交流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针对特色专科的重点帮扶。建阳区第一医院帮扶麻沙分院的骨科建设、建阳中医院帮扶回龙分院的肛肠科建设、南平市第二医院帮扶水吉分院的护理学科建设等。二是针对医疗技术的重点帮扶。通过院感、药品、病案等7个质量控制中心,根据逐步完善的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监督和指导各分院完善相关医疗技术,提升民众基层就医的体验感。

互动交流机制典型案例举例和译码结果如表7-5所示,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交流模式多种多样,译码结果分成2种不同类型的互动交流。第一种是资源下沉,将公立医院优秀专家和人才通过坐诊和多点执业的形式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第二种是辐射带动,这种模式主要通过上级医院医务人员的教学查房、业务指导、远程会诊和全科医师规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以及双方之间的专科共建、新技术新项目合作来实现。这种模式在三明市尤溪县、三明市泰宁县和南平市建阳区三个整合型医疗服务机构的互动交流中均有体现。

表7-5 互动交流机制典型案例举例及译码结果

从“动因—行为—结果”这一普适逻辑,对互动交流机制的演化特点与机理展开分析。互动交流主要表现为医疗资源下沉和辐射带动两部分,其本质强调组织内部之间的架构特点与合作过程。分级诊疗顺利进行,不仅需要上下级医疗机构在分工明确之下各自发展,还需要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专家坐诊、多点执业、专科共建、业务指导、教学查房、远程会诊、进修学习、新技术新项目合作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基层首诊,提升群众就医的便利性、就医体验以及满意度。基于过程分析,本研究将互动交流机制的相关机制总结如图7-3所示。

图7-3 互动交流机制的相关机制图

互动交流机制是分级诊疗运行的重心,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只依靠基层自身是不够的,需要上级医院的帮扶、互动交流作为补充,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带动,不仅发挥教学能力,还拥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经验和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推动健康中国战略下基层医疗机构完成防治结合的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