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过程理论相关内容
2025年10月13日
一、政策过程理论相关内容
政策过程一般是指作为主体的政府和参与公共问题的客体在特定政治制度下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或环节相互联系的运行过程。西方学界主要将政策过程理论分成两大派系。
(1)哈罗德·拉斯韦尔和兰德尔·瑞普利等人提出的阶段框架理论。拉斯韦尔的“情报、建议、制定、行使、运用、评估、终止”七阶段论,瑞普利的“议程设置、政策目标及计划形成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反馈”五阶段,同时提出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循环过程,政策可以在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终止、重启和进入,有些过程也可以被缩短。阶段框架理论将复杂的政策过程简单化,将抽象的政策过程划分成多个简单具体的阶段,适用不同类型的政策领域和不同的文化环境。
(2)约翰·金登与拉雷·N·格斯顿等人提出的多源流框架理论。金登构建了政策过程的信息流模型,认为通常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以不同路径运转,在政策窗口处耦合形成政治压力和解决公共问题的办法,进而产生政策过程;拉雷构建了触发机制模型,提出金登的“政策窗口”需要一定的“触发机制”,如“将日常问题转变成消极公众反应的事件”。政策企业家指在政策过程中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以获取回报的人,政策企业家能促使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进行汇合,从而引起政策的变迁,但政策企业家并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大部分政策变迁均是由于意外或者是突发事件偶然而引起的。政策企业家更多的是使用技巧将问题和解决办法结合,并使其在政治上得到接受。问题和解决办法得到结合后,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可能性就能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