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政策以外的变量分析

三、分级诊疗政策以外的变量分析

在政策执行综合模型中,除政策问题自身特点的影响因素外,政策之外因素也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进程。分级诊疗政策之外因素主要包含政策执行所处的就医环境和对政策执行的监督的两个因素。

(一)国民的就医习惯对分级诊疗政策执行缺乏良性驱动

旧的就医方式,群众有自由选择权,可以自由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随着人民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医疗提出了更高端的要求,而分级诊疗要求的上下转诊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选择权。更关键的是,基层医疗机构还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患者更倾向就诊大医院。此外,国民对医学知识不丰富,对当前我国分级诊疗政策不熟悉,也是导致患者未分级诊疗的原因。研究数据显示,55.10%的群众不熟悉分级诊疗,61.20%群众不认可分级诊疗。为安全起见,患者基本上趋于选择大型医院就诊。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造成对医院分级诊疗政策执行偏差的调节失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省卫计部门负责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分级诊疗考核工作。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够健全,分级诊疗的监督效果不佳,无法很好调控和制约分级诊疗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阻碍行为。首先,单一的监督手段,除直观上了解到医院双向转诊数量外,无法深入了解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本质。其次,对于分级诊疗政策执行工作的监督只是某个时间点评价,而监督过程需要全过程,因此执行监督不深入,起不到作用。仅仅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容易导致转诊失败、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解决,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鼓励和引导双向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