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

三、总结

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全民健康,将以健康为导向的政策融入方方面面,分级诊疗未来的运行会走向以健康为导向的产业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重要的分级诊疗发展路径就是健康中国建设和整合型医疗服务的探索和实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明确了4种具体医联体组织模式。医联体就是整合型医疗探索和实践的具体表现,而要想充分发挥医联体的作用,构建整合型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健康中国,应该通过人员绩效引导大医院实现医疗整合;开展收付费制度改革;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促进整合医疗发展;通过互联网+建立整合型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总的来说,实现分级诊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实际,统筹规划,逐步推进,整合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才能高效地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强基层为主要发展方向,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突破口,通过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加强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不断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全科医生,引导医疗资源下沉,明确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涌现了厦门模式、三明模式等典型案例,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建设成效。

综上所述,分级诊疗制度可划分为划区分级指定就诊(1949—1978年)、“倒金字塔”就医流向(1979—2008年)、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启动(2009—2015年)和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2016年至今)4个阶段,从开始的以预防疾病为主,兼顾短期结果与长期效益,但因为底子薄而被限制。到进入市场经济,只能兼顾一头,效益优先,注重以治疗为中心的短期效益需求。到新医改时期开始关注长期发展而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到现在再次兼顾短期结果与长期效益,以健康为导向,将治疗疾病的关口前移,重视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分级诊疗经历了从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到短期冒进,到关注发展,再到现在及未来长短期利益兼顾的过程,今后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将转向以人为本,持续深化,走公平公正、幸福优先的道路。其演进过程不仅受到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基层人才建设、医保药物制度、管理体制、财政投入、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协作紧密程度、国家的政策实施强度和宣传力度、国民的就医风俗习惯、对政策的认知与支持程度等紧密相关,分级诊疗制度的本质始终围绕如何让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以方便国民就医,以最少的医疗支出获取更大的健康收益,而不同点在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变革下,政策着重点和实践形式的不同。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践历程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深入,但运行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若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发展,需要建立严谨的机制,将短期效益与持续发展相结合,才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和取得成效。这也是后面章节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