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方法的选择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国内学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评价研究,从最早的定性研究,到描述性分析,到近几年逐渐开始引入统计学、运筹学和计量学等方法。叶茂(2005)、苏海军(2010)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贾艳婷(2011)使用定性对比分析法;谢跃(2011)使用描述性对比分析法;白鸽(2017)使用专家咨询和数据模拟方法;毛羽(2018)使用面板随机Probit模型分析期望医疗费用、治疗效果、时间成本及其他反映健康需要、健康偏好、支付能力和时间偏好的协变量对全样本初诊就医选择的影响,构造PSM-DID模型分析分级诊疗政策是否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就诊者的实际医疗费用;王烨(2019)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对定量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主题框架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周燕(2019)等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应用综合评价方法(TOPSIS法、RSR法以及两者加权模糊相结合法)对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杨耀宇(2019)使用双重差分法(DID)评估政策效果。但这些方法仅能评估政策是否有效,或者仅仅对政策的绩效值算出得分,并不能对政策实施情况所属处的层级进行衡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优点在于适用处理复杂系统的理论,更适用于处理数据量少和条件不满足统计学要求的数据。分级诊疗制度是一个复杂系统,要做到合理全面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含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因此灰色系统理论十分适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关程度,来衡量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同时,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可被进行层级划分(划分标准见表9-1),从而能够直观地显示研究对象的评价结果及其所处的位置。因此,本研究决定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进行评价,结合CRITIC法,确定每个样本的灰色关联度和平均关联度,从而定位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绩效结果所处的层级。

表9-1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政策效果层级划分

在考虑各指标权重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3个评价对象的分级诊疗制度整体绩效进行评价,测度政策实施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一)参考序列及比较序列的确定

首先将参考序列设为:

式中,

(二)无量纲化处理

采用上述CRITIC相同的归一化处理方法。

(三)关联系数计算

利用灰色关联系数公式计算第j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系数

式中,ρ为分辨系数,旨在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性,通常取值为0.5。

(四)关联度计算

由于关联系数只能够反映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为了有效地反映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的整体关联程度,需要在通过CRITIC法计算得到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关联度进行计算。

则某一年中全部样本的平均关联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