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所推导出的研究缺口,本研究将对分级诊疗制度运行过程以及过程性结果即运行绩效展开理论研究及评价分析。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演进及其规律
这部分内容体现在本研究的第四章,是整体研究的基础及总体导引。该章节的研究目的在于,在第二、三章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制度变迁理论和政策过程理论,探讨分级诊疗制度演进过程的整体特点,辨识不同阶段特定的制度背景和支撑系统,归纳影响分级诊疗制度发展的因素。具体内容为:基于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结合短期效益和持续发展,将分级诊疗制度的演进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划区分级指定就诊(1949—1978年)、“倒金字塔”就医流向(1979—2008年)、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启动(2009-2015年)、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2016年—至今),在此研究基础上,探究出影响分级诊疗制度发展的因素包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基层人才建设、医保药物制度、管理体制、财政投入、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协作紧密程度、国家的政策实施强度和宣传力度等。分级诊疗制度的本质始终围绕如何让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以方便国民就医,以最少的医疗支出获取更大的健康收益,而不同点在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变革下,政策着重点和实践形式的不同。分级诊疗制度的实践历程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深入,但运行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若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发展,需要建立严谨的机制。
(二)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执行阻碍及政策效力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本研究的第五、六章。这两部分章节的研究是基于对第四章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演进历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研究,立足点在于从政策层面研究全国分级诊疗政策执行存在的阻碍并对其政策效力进行评价研究,从政策层面来分析评价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加强从而促进政策的进一步推进。通过研究,从政策层面,应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保障分级诊疗政策运行;加大分级诊疗相关资金投入,提升基层硬件设施及信息化水平;完善分级诊疗政策相关配套措施,构建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建立分级诊疗政策奖惩方案,激活政策执行动力;强化分级诊疗政策认知,改变分级诊疗政策环境;提高文本综合效力,特别是政策目标、政策反馈和政策力度;突出子类政策重点,兼顾全面;提高需求型政策的政策效力,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
(三)分级诊疗制度运行机制的研究
这部分内容体现在第七章。在对分级诊疗制度内涵、特征和实践历程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政策过程理论和激励理论,以福建为例,展开对分级诊疗制度运行机制的构成分析。运用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和扎根理论,选取2016-2020年具备典型案例特征的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医共体、三明市泰宁县总医院医共体、南平市建阳区医共体、福州市闽清县总医院医共体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联体等5个整合型医疗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围绕分级诊疗起源、过程和实现目标三方面的核心问题和解决途径展开跨区域性案例分析,以此揭示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运行的内在机制。探索出分级诊疗运行机制由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机制、互动交流机制、医疗资源转化机制、分工合作管理机制、激励相容机制和反馈机制这六个子机制,这六个子机制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组成分级诊疗运行机制这个有机整体,将六个子机制结合起来,进而整合成统一的整体,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持续有效实施的关键。
(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绩效评价
这部分内容体现在第八至九章。在第七章研究分级诊疗运行机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对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评估时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分级诊疗资源配置、分级诊疗管理制度建设和分级诊疗实施效果三方面建立分级诊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形成了27个三级指标。以2018—2020年福建省九地市23家整合型医疗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CRITIC法算出各组成因素的综合权值,通过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出现阶段福建省各地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绩效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各地市的优劣处,发现分级诊疗制度具体实施情况。研究发现,福建省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绩效处于中等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各地市差异度较大,存在的问题错综复杂,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核心问题。通过Matlab软件编程,计算障碍度,识别影响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而通过BPDEMATEL方法,识别原因类因素、结果类因素等影响福建省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医院和基层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合作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数” “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指导的人次数”“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硕博士学位占比”是重要的因素,从这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能更有效率地推进福建省分级诊疗制度持续运行。
(五)国内外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典型经验及启示
这部分内容体现在第十章。由前面章节研究可知,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机制,以及研究出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机制和它们对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运行的影响程度。结合筛选出的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运行的重要指标,以国内外典型案例伦敦、洛杉矶、上海和深圳为例行对比分析,揭示这些典型案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自特点,结合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发现提升分级诊疗制度运行的可借鉴途径。
(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这部分内容体现在第十一章。在前文所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典型经验,探寻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对策应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为核心、提高财政投入和强化整合协调管理为辅。分别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阶段、互动阶段、分级诊疗转化阶段、分工合作管理阶段、激励相容阶段和反馈阶段这六个子机制,结合资源配置、互动交流、分级管理制度、分级效果、健康水平以及医疗成本控制这六个方面提出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提升对策,包括:顺畅专业学科互动交流通道,发挥医疗信息化技术作用;注重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首诊服务水平;补充优质医务人员,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以经济和科技创新为强心剂,推动分级诊疗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