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分级诊疗制度研究现状述评
(一)分级诊疗制度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其本质结合不紧密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涉及研究建立某一方面的机制以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例如如何合理定价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劳动价值的价格机制,抑或是以满足民众健康需求为目标,建立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享的动力机制,还是构建信息系统共享等信息技术作用机制等,研究内容较为零星、分散,无法较全面深入地体现分级诊疗的本质与内涵,也不能较完整地综合各个层面去发现分级诊疗从发生到结果的整个运行过程。对于一项政策运行机制的研究,必须溯本求源才能更深入地发现它的本质与特点,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分级诊疗的内涵、特征以及整个制度的实践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其规律。而目前文献对分级诊疗实践历程的研究,集中于描述客观的发展事件,或者是简单的政策背景介绍,而并没有从全过程角度分析其路径演化过程,发现他的发展规律和不变的要素,来凝练出运行机制中的必要元素。对运行机制的研究成果较少,政府层面也还未形成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套更贴合分级诊疗本质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
(二)分级诊疗制度的研究视角不够全面
大部分学者对分级诊疗相关机制的研究,都离不开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这个内生因素对分级诊疗展开研究,且目前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对单个医疗机构内部如何更好实现某项工作促进分级诊疗运行而形成的机制,较少涉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间如何更好地执行分级诊疗这样的运行机制。因此,结合以上分析,本研究将从过程与结果两方面辩证地看待分级诊疗实践演进过程,凝练出分级诊疗发展规律,研究分级诊疗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医疗机构间,从分级诊疗制度源头、过程和结果角度,构建分级诊疗运行机制。
(三)分级诊疗制度的评价对于绩效情况的诠释有待深入
与此同时,对分级诊疗的绩效评价,国外虽然形成多种固定的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框架,但多倾向于强调财务指标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测量,不适用于我国分级诊疗的内涵、特征和建设目标,正如Musgrove P(2006)所认为的,由于各国的国情、处于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其对所有的国家应用一套相同的评价指标是不合理的,因此,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学者多是从简单的描述性分析入手,或者是从分级诊疗是否有效果这样的角度进行分析,不能较好地反映分级诊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分级诊疗制度源头、过程和结果来体现,才能发现问题。而目前的研究缺乏对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绩效的系统评价,发现问题也不全面。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在研究出的分级诊疗机制基础上,构建分级诊疗绩效评价体系,力求更全面地评价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并利用障碍度和BP—DEMATAL算法进一步理清其重要掣肘因素,以更好地体现分级诊疗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从而为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