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全科医生培养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二、注重全科医生培养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开展全科医生首诊试点。”建立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制度既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可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的基本途径。家庭医生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作为突破口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浙江以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为重点,开展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逐步签约一般人群,让居民获得连续、便捷和个性化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新医改始终围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来推进,从根本上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基层首诊。普及全科医生培养,有助于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让群众养成基层首诊的就医习惯。首先,完善全科医生规范化制度,提高全科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其次,激发基层医疗机构活力,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再次,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健康管理工作。最后,完善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鼓励全科医生在基层开展医疗工作,提升全科医生的职业成就感。

我国自2007年开始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于2009年出台城乡对口支援管理办法。2010年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并开展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注重基层卫技人员激励措施的制定与完善;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完善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的发展;完善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基层卫生信息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系统等,将信息化建设运用到分级诊疗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