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构念识别与描述
在开始案例分析前,结合政策过程理论和激励理论进行案例归纳,明确关键构念的含义和测量,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内部有效性,强化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具体而言,本研究从“三个阶段和一个管理”4个方面对福建省分级诊疗实施的5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这4个方面对应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因此需要明确这4个方面的测度变量。
(一)分级诊疗资源投入阶段
本阶段主要考察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资源的配置,转化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过程。具体而言,主要从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两个方面考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上级医院主要考察人才建设,引进一流人才、研发高精尖技术,做好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医院管理等情况。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主要考察基层医疗资源投入,通过充实基层医疗人力资源、设备设施和床位,并通过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交流,来逐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因此,分级诊疗资源投入阶段主要考察初始医疗资源投入实现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分级诊疗管理阶段
分级诊疗管理阶段贯穿于分级诊疗运行全过程,起到黏合剂和催化剂作用,对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和效力,达到分级诊疗效果,起到制度保障的作用。科学的行为激励使得分散的各类医疗资源可以进行有效整合利用,行为激励主要是依据分级诊疗的战略规划,通过激励制度建设、组织文化建设、配套政策支撑来鼓励和激励医疗机构、医保部门、患者三方配合分级诊疗制度设计,达到对各类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提升分级诊疗实现程度,最终获得人民群众健康效益的过程。因此,分级诊疗管理阶段是在保证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过程顺利运行的基础上,激励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分级诊疗资源转化阶段
医疗资源转化阶段是整个分级诊疗取得成效的体现,医疗资源转化阶段的健康效益是分级诊疗制度运行发展的长远目标。这个阶段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医疗资源产出转化为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另一方面是实现健康效益。医疗资源产出转化实现分级诊疗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分级诊疗的需求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协调整合,通过医疗质量监督、医疗成本控制和政策宣教,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而分级诊疗的最终效益实际上是人民群众的健康效益。因此,医疗资源转化阶段主要考察如何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来实现社会效益和健康效益的过程。
(四)分级诊疗执行反馈阶段
分级诊疗执行反馈阶段作为医疗资源转化阶段和下个周期医疗资源投入阶段的衔接点,通过实现的分级诊疗效果和健康效益等政策成效对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实现进一步发展升级起到助推作用,这些成为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级诊疗制度再创新、再发展和再升级的基础。通过分级诊疗相关数据的实时反馈,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解决。因此,反馈阶段主要考察医疗服务效果、医疗服务效率、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出的相关数据变化对于分级诊疗的影响情况和影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