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效力的量化评估维度与评估标准

一、政策效力的量化评估维度与评估标准

政策效力是指政策文本内容的有效性及影响力,可通过政策量化计算得出。对政策文本内容的量化分析最早开始于LIBECAP;彭纪生等从政策措施、政策目标和政策力度3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估的观点被国内普遍认可使用,如张国兴、纪陈飞等。近年来,有学者指出监督反馈的不完善成为政策执行过程中链条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芈凌云等和王帮俊等增加了一项政策反馈维度的评估。基于此,本文从政策措施、政策目标、政策反馈、政策力度4个纵向维度对我国分级诊疗政策进行政策效力评估。

政策工具是指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可以将政策划分为不同类别的政策工具,有利于更有目标性的分析政策。对我国分级诊疗政策工具的分类,学者多倾向于认同ROTHWELL等的分法,即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如范转转等基于我国分级诊疗实施遇到的最大矛盾是供需矛盾,认为应将分级诊疗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3类;李阳等对省级层面分级诊疗政策进行政策工具分类,基于专家论证咨询下形成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工具及17类子政策属性。因此,本节沿用李阳等对政策工具的分类标准并根据现有的政策文件实际情况,将政策文本按照横向分类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供给型政策是指从医疗服务提供方角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各种政策措施;需求型政策是指从医疗服务的需方角度引导、分流国民就医行为,形成合理医疗服务需求的各种政策措施;环境型政策是指作用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为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目标规划、监督管理、社会舆论、体制机制构建等良好的发展环境,见表6-1。政策措施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所使用各种方法、作为、手段和策略等,从其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角度进行评分;政策目标指政策文本中要实现目标的可度量程度,目标越量化,得分越高;政策反馈指政策文件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规定要进行监督督查,有具体监管部门,并要求定期反馈等;政策力度指政策的法律效力和行政影响力,由政策颁布部门的行政级别和影响力决定,行政级别和影响力越高,政策力度越大。以上3项的具体标准与分值见表6-2。

表6-1 我国分级诊疗政策工具分类

续表

表6-2 我国分级诊疗政策措施、政策目标、政策反馈、政策力度的量化标准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