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通史.少数民族哲学卷》简介
《中国哲学通史.少数民族哲学卷》这本书是由创作的,《中国哲学通史.少数民族哲学卷》共有128章节
1
导 论
20世纪末,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发展模式走向了世界,形成一些国家进行“革新开放”的样板,使“中国模式”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而且使各种“中国...
2
一、 用名符其实的《中国哲学通史》来呈现中国哲学
如何写出一部名符其实的“中国哲学史”或“中国哲学”,一直是中国哲学界面对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曾长期讨论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最初即是一个《中国哲学史》的书...
3
二、 用学科再反思厘清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路径
在中国哲学界,为了面向未来,为了真正实现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写出名符其实的“中国哲学史”或“中国哲学”,学界作出了各种努力,提出过各种思路,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的...
4
三、 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开拓中国哲学史未来之路
毛泽东曾说:“观中国史,当注意四裔,后观亚洲史乃有根;观西洋史,当注意中西之比较,取于外乃足以资于内也。” (83) 笔者认为,毛泽东的这一论述,同样适用于“观...
5
四、 形成涵盖各民族哲学的中华民族哲学史新传统
综观以上中国哲学史的通史性研究著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所及的中国哲学史的通史性研究著述,实际上只是以“汉族哲学”为主题写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还没有在这些...
6
五、 迎接中华民族哲学史的中国哲学未来创新之路
目前,就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现状来看,真正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为我们迎接中华民族哲学史的中国哲学未来创新之路提供了前提条件,这表现在: (1) 传统的“中国...
7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面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这些困难,我们一方面强调要进行哲学研究,另一方面强调要进行正确研究,于是方法论问题就此提上了...
8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探析
黑格尔曾强调方法“是任何对象所不能抗拒的一种绝对的、唯一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 (2) ,由此可见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方法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事实上,中国少数民...
9
一、 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的确认
从理论上说,针对特定对象的方法论首先表现在对对象存在性的坚信,否则就不存在所谓研究的问题。所以,哲学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证明其对象的必然性 (6) 。对中国少数...
10
二、 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价值性的坚守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的意义何在?这是开展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遇到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可以说,“开展这项研究工作有没有意义” (50) ,已成为各少数民族哲学研...
11
三、 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科学性的深信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一开始就立定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方法论上,直到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随着西方现当代哲学思潮的大规模引入,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之外的思想...
12
四、 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方法正确性的把握
黑格尔曾就哲学研究方法提出了两个重要任务:一个是“要揭示出如何根据一个新的方法去给予哲学以一种新的处理” (106) ,因为“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
13
第二节 中国哲学视域下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存在性
自从1979年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哲学规划会议上首先直接提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问题以来 (123)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就面临着一些具有“元哲学”意义的理论问...
14
一、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存在性问题即已凸显。1982年,佟德富等发表《谈谈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一文,即明确强调“两年多来,我们在着手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15
二、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主要观点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存在性,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问题:一是有无哲学的问题;二是中国少数民族有什么哲学?即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特殊类型问题。从本质上说,中国少数民...
16
三、 思考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形式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形式,实质上解决的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在什么形式下存在的问题,目前有多种解决方案,即范式说、阶段说、层次说、广义狭义说等。 在“中国少...
17
四、 确认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的根据
确认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的根据,首先即是一个哲学观的问题。早在1982年,佟德富强调“少数民族有无哲学思想的争论,实质上是如何理解或看待哲学的问题,它也涉及少...
18
第三节 从哲学的经验与情感看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合法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开始起步,从而逐渐凸显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合法性、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经过30多年的研究、探索,不仅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
19
一、 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
同中国哲学研究面临着合法性问题一样,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也显然面临着合法性问题。如果借用俞吾金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 (190) ...
20
二、 哲学是“人人所直接固有的信念”
黑格尔的哲学观往往成为某些人否认中国哲学,从而否认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重要根据。然而,若全面认识黑格尔对哲学的认识,特别是他对哲学史的认识,我们或许会对中国哲学,...
21
三、 哲学是“普遍与特殊的真正规定”
黑格尔曾强调为知识进步与发展奠定基础的唯一方法“在于坚持结果的真理性” (258) 。显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也必须有此诉求。但是,这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关涉中...
22
四、 基于经验与情感维度的哲学认知
如何透过哲学内容发现哲学精神?黑格尔指向了经验与情感,即笔者在前面阐明的哲学智慧的生命体验。对此,黑格尔曾强调“哲学是以经验为出发点的” (288) :“我们可...
23
第四节 全球性现代化视域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
“可以从哲学史,从外在历史特有的形态里去揭示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300) 这是黑格尔对哲学史研究价值的深刻阐明。但是,如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却始终存在着...
24
一、 全球性现代化理论的哲学史方法论意义
“历史理论的认识论视野就具体化为方法论,确切地说是历史研究的方法学。” (306) 全球性现代化理论的哲学史方法论意义,也就是彰显其在哲学史研究中的认识论视野,...
25
二、 全球性现代化视域的少数民族哲学自觉
如果把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算起,则西方近现代科技传入中国,就可看成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酵素,于此可从利玛窦1582年来华算作起点,这是以“西方中心论...
26
三、 全球性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特殊价值
全球性现代化运动在使全球成为单一场所、形成所谓“地球村”的同时,也产生了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中的一系列矛盾,其核心矛盾即是西方学者所提到的“普遍性的特殊化”与“特殊...
27
第五节 《中国哲学通史·少数民族哲学卷》的研究思路
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全国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9%,达到1000万人以上的有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等4个民族,达到100万人以上...
28
一、 本书有所借鉴的几种哲学史观
前面提到,哲学史研究实质上是哲学研究,而研究者的哲学自然而然地即成为影响研究的基本标准。数十年来,指导笔者进行哲学研究并成为影响本研究的哲学史观,主要有以下四种...
29
二、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的内生与外生
在中国,无论是学术史还是政治史,“少数民族哲学”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话语系统,说它“全新”,是因为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有“民族哲学”概念的提出及“民族哲学...
30
三、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的史料来源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史料来源问题。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特别重要,也因而特别困难。其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复杂性。据统计,在中国已确认的55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