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的拓展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民族传统是与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紧密联系的。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除汉族等少数几个民族有较为完整的历史经历走过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认为几种典型的历史形态外(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其中一部分民族大体走完了上述自然历史过程,但在经历的时间长短及所处的历史时期方面呈现特色;一部分民族不仅没有走完或经历上述完整的历史发展阶段,而且其内部因居住环境等因素而呈现出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状态,使一个民族的不同族群同时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有的民族甚至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存在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的残余” (268) ,有的则保留着较为典型的奴隶制或存在着封建农奴制……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表明中国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丰富的社会发展史,并存在着从原始公社制到近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形态 (269) 。从哲学文化研究的角度说,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之思发展的独特性,从而形成了中国哲学的多元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思想渊源之一,正来源于中国少数民族自身民族传统的拓展。比如,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相对落后性,使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保留了大量的神话、史诗,像彝族的《梅葛》《尼苏夺节》《希木鸟鸟图》,佤族的《司岗里》,等等,其中的“哲学萌芽”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不断添加、加工,形成了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丰富的原始宇宙生成论、原始宇宙演化观。这些极为原始的哲学之思,不仅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一大特色,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铸就了各民族的哲学文化精神,如土家族神话、史诗中的非倒退史观、趋中心化趋势、尚力传统等,直到现在还深刻影响着土家族的民族精神。研究表明,许多少数民族的哲学之思都是在神话、史诗、传说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哲学,像蒙古族哲学的“天力”论,彝族哲学的“清浊二气”说,傣族哲学的“气体、烟雾、狂风”说,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证明,由于神话的思维方法是想象与联想,其思维目标是解释现实中的矛盾,其中包括对宇宙、对人类的终极解答;其思维的依据就像现代科学相信宇宙秩序一样,来自对对象世界存在秩序的坚信。因此,神话中的“哲学”之思就是后世哲学文化的基因,它为哲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中国哲学史上的阴阳五行学说、八卦起源学说等可以作为例证加以阐释。除此之外,古代神话思维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世哲学的特点。中国古代神话在一定程度上说,形成了后世哲学的人伦中心观,如土家族的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家族哲学的达观向上的精神取向。至于说最初的哲学,往往不能脱离神话表达方式的窠臼,即柏拉图所谓:“对于这个对象,很难表达出来,因此就要用神话来表达。” (270) 所以,黑格尔也曾强调,对于哲学研究来说,“思维的精神必须寻求那潜伏在神话里面的内容、思想和哲学原则。”“说那些哲理的内容没有潜伏在神话中,却未免有些可笑。民间的宗教及神话,无论表面上如何简单和笨拙,作为理性的产物,无疑地它们同真正的艺术一样包含有思想、普遍的原则、真理”。 (271) 正是基于对历史上的神话研究的综论,苏联学者叶·莫·梅列金斯基认为“神话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将一般的概念体现于具体的、可感的形式,即本身的形象性……最古老的神话,作为某种浑融的统一体……孕育着宗教和最古老的哲学观念的胚胎” (272) 。
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之思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拓展来看,一是表现在具有本原意义的哲学之思上,即在接受相应的新哲学之思前,其原始宇宙观将世界形成、万物产生、人类来源看作一个由某种原初物质或其他什么东西不断演化、相继产生的渐进过程,其中包括人本身的形成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像纳西族《崇搬图》中的“人类原始说”即认为人一开始并非真正的人,经过不断完善,直到第十代才被看成是真正的人,从而成为人类的祖先。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发展史上,关于宇宙本原及宇宙模式的猜测,对天地万物产生的朴素认识,对人类起源的种种猜测,原始崇拜中宇宙有机联系的思想,“动中生”与“相分相配”的流变观念,以及原始的理想国和太平社会的思想等,无不孕含在这一早期哲学之中 (273) 。二是表现在根源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经济状况、社会制度、思维方式、自然环境,以及性格气质等方面的鲜明民族特色之中。如蒙古族的“天、佛、汗”合一论,“天力”论反映了草原般的粗犷与深沉的蒙古族特点;回族的“以儒诠经”“伊儒互补”的哲学体现了回族形成、发展的特点;“雾罩”“雾露”“云彩”“茶叶”“卵生”“瓜生人”“猴子变人”等自然与人类起源说,都无不同各少数民族生存的环境及各民族自身的特性有关,特别是与少数民族的农业和畜牧经济有关。三是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哲学流派及大批成熟的哲学家,如苯教哲学、东巴(达巴)教哲学、佛教哲学、伊斯兰教哲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