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自然崇拜
有学者认为自然崇拜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早期自然崇拜(魔力崇拜、精灵崇拜、灵物崇拜)与早期祖先崇拜(女性祖先崇拜、鬼魂崇拜、巫师崇拜等)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阶段,到了父系氏族社会中期阶段,则形成了自然崇拜的较高级形式(中期自然崇拜),包括神灵崇拜、物神崇拜、魔怪崇拜,并伴随着中期祖先崇拜,如男性祖先崇拜、“且”崇拜、个人守护神崇拜等。更进一步,到了农村公社阶段则形成晚期自然崇拜,确立了高低主次神灵崇拜、大小魔怪崇拜系统,并伴随着晚期祖先崇拜,包括部落贵族祖先崇拜、父系大家庭祖先崇拜、村寨保护神崇拜等 (18) 。形成这类崇拜的思维基础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畜牧业与制陶、纺织等手工业已反映了人类自身的力量,于是原始初民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并把自己和周围的自然界区别开来,而且更进一步地把人的灵魂和图腾祖先的灵魂区别开来,从而在崇拜动植物图腾灵魂的基础上崇拜人自身的灵魂。据此,人们的信仰对象就有了新的类型,即自然精灵崇拜与祖先灵魂的崇拜。当然,早期的祖先灵魂是女性祖先灵魂,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思维成果就是强调图腾必须与女始祖结合才能繁衍后代,这从目前所发现的少数民族群众中间的人类起源神话里可以找出不少例证。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相信的在象征图腾动物灵体的一块石头(“丘林噶”)上施巫术(擦上油脂和红赭石)可以跳出真的图腾动物 (19) ,这样的记载说明人类信仰的这一转变体现了女性祖先崇拜在生育上的实际作用,这是人类认识能力提高的标志之一。
与女性始祖崇拜相伴而生的自然崇拜是原始初民的一种极为普遍的信仰形式,其基本思维和信念是认为自然物和自然力具有生命、意志以及伟大的能力。其生产力基础在于原始初民在大自然面前的力量极端弱小及知识的极端贫乏,无力应对各种自然物和自然力量,如山、石、土地、太阳以及风、雨、雷、电、洪水等,但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又必须面对,从而按原始初民自己的活动和认识情况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把人的意志添加在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上,相信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都是有意识的,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其中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的土地、天体、山峰、岩石、河流、水、火等即成为重要的和首要的崇拜对象。例如:在德昂族部分群众中就有古老的祭地活动,他们认为农作物能有好收成是土地的恩赐,所以在每年播种的玉米结果时,都要举行祭地仪式,其时由全寨各户凑钱,买猪一头、鸡一只做祭品,在地边栽一根木桩,并把各家准备好的碎石倒在木桩旁边,在地边杀猪宰鸡设祭,求土地保佑丰收。珞巴族内从事农业的氏族和部落也十分崇拜土地,其博嘎尔部称大地为“斯金地母”,是万物和人类的始祖,为乞求丰收,在每年春播之后,在种植主要农作物的土地中央搭一祭台,供以粮食、酒、肉等,以乞望斯金地母赐福于人;其米古巴部落于每年二月集体举行祭地仪式……在自然崇拜中,天体崇拜是比较普遍盛行的信仰形式,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等都是人们的自然崇拜对象。例如:哈尼族先民曾保持着古老的日月星辰崇拜,一旦发生日食和月食,都要鸣鼓击擂;他们还崇拜风、雷、电等。壮族部分群众则有古老的祭太阳仪式,并在每年的二月份选择祭日,在村边日出或日落的山上设祭场,以杀一只白公鸡、一只红母鸡、一头猪做祭品,且以生血、树枝献祭。基诺族、拉祜族、侗族、畲族等部分群众则保持着对雷神的崇拜,基诺族部分群众在房屋、大树、人畜等遭到雷击后,要杀猪、杀鸡、请巫师祭祀,祈求雷神不再雷击;拉祜族部分群众则认为这是村寨不祥的预兆,表明雷神经过,必须选择马日,备以公鸡、盐、米、酸果树等祭品进行祭祀,并由长老等人念诵经文。在毛南族、傈僳族、土族等民族群众中保存了求雨仪式,毛南族部分群众每逢大旱都要举行祈雨仪式;傈僳族语称“祈雨”为“哈枯”,将竹片或木条编成方块涂上泥巴,由属龙的人在上面点燃火后放入龙潭或江中,如烈火被水冲灭,即认为天将降雨,或用弩弓射入龙潭,认为这样可触动龙神,使其降雨;土族部分群众在久旱不雨时便由村民组成一支108人的队伍,赤足、头戴柳条帽,在护法神箭或龙王桥娘娘的指导下,从各自的村寨出发,高举彩旗,鸣鼓开道,齐唱道歌并诵经,一步一磕头,徐徐到达某个泉边或湖泊边祈雨;在傈僳族部分群众中还保持着风的崇拜。在其他的自然崇拜中,山崇拜和石崇拜较为典型,例如:祭山神是彝族部分群众自然崇拜的重要形式,凡农时、狩猎、招魂等都必须先祭山神;彝族部分群众中也有石块崇拜的信仰,家中孩子得病或祭坟时,需在石块前供献酒肉饭菜,或杀鸡祭献。
另外,自然崇拜中的水崇拜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河神、雨神、湖神、泉神等都是水神观念信仰。例如:傈僳族部分群众认为水中有水神,并称其为“恩笃斯”,如果有人全身发痒或生疮,则被认为是水神在作祟,要请巫师备猪一头、鸡一只,到野外杀牲祭祀;基诺族部分群众中则保持着古老的祭水塘仪式,体现了古老的水崇拜信仰。火崇拜也是自然崇拜的主要信仰形式,像彝族部分群众就特别崇拜火,烧山耕种要祭山火,猎人在野外借宿烧火要祭火,发生火灾要送火神,“火把节”撒火把时要祈祷祭火,过年正月初一要祭火塘;白族群众中也存在着火崇拜,其聚居的地方一般要有火神庙,新年伊始,村民们要祭献火神,乞求免遭火灾……
自然崇拜的通常形式是动植物崇拜,这在中国少数民族部分群众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瑶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把狗、鼠、鸦、鹰、蜂、蛇、猴、熊等动物当作神灵,并敬奉兽王及牛王等抽象的自然神;布依族有古老的狗祭,视狗为神异动物,每年“吃新节”的晚上设宴祭祖后,接着要祭狗;高山族花莲大港口阿美人有乞神丰渔的鱼祭仪式,通常在农历五月间这一个月举行;侗族有祭蛇神的宗教信仰仪式,且禁忌吃蛇,在干旱或虫灾之年用藤条编织成一条大花蛇,举之漫游田间,俗称其为“舞草龙”,以此驱灾;哈尼族崇拜神牛,置“牛纳纳”(意为牛歇气)以敬牛,每年农历五月端午节过后的一天,被定为牛休息的日子,并供祖祭神,用鸡肉、肉汤拌糯米饭喂牛;哈尼族部分群众还崇奉三种报春的鸟,即布谷鸟、阳雀和“唧唧本本”鸟;土家族有多种动物神灵,其中阳雀也是信仰对象,大人会刻意地喊小孩听阳雀的叫声;傈僳族保存有神鸟崇拜,如“俄弓玛”“固姑”“玛阿亚”等,认为这些鸟发出不同的叫声会给人畜带来危害;傈僳族部分群众中还有“蛙神”信仰,称蛙神为“俄贝尼”,如遇妇女月经量多或不生育时,就要祭祀蛙神;壮族部分群众中传说青蛙是雷王的儿子,保持着“蛙神”信仰,要想得到雨水,就要祭祀青蛙,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便有祭青蛙的民间习俗“蛙婆节”;壮族还有裸蜂神和屎壳郎的崇拜;阿昌族保持着古老的祭谷魂仪式,他们相信稻谷有灵魂,谷灵离去,秧苗就长不饱满,因此必须对谷灵进行祭祀;壮族聚居地区有捉谷魂的宗教习俗,他们认为农作物有灵魂,尤其是笃信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受灾会失魂落魄,因此,要请师公来主持捉谷魂的仪式;布朗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侗族等都认为谷种有灵魂,保持着类似的“祭谷魂”“护谷魂”“叫谷魂”等宗教仪式;壮族民间普遍存在着崇拜几种树木,即樟树、枫树、木棉树、榕树;怒族保持着古老的“祭山林”信仰仪式,集中到山上一片被视为“神灵”的树林前,由巫师主持,献祭黑羊;怒族中还有“插松枝”的习俗,认为鲜松枝可消灾除病,驱赶魔鬼;佤族有祭神林的宗教仪式,将树神称为“龙梅吉”,每个佤寨都有一片神林,选在靠寨边的小山岭或山坡上,在神林中盖一座小茅房,内供“梅吉”神;侗族有“敬古树”的宗教仪式,尤其敬奉生长在寨边路旁的常青耐老的松树、枫树、香樟、银杏等;在彝族中有古老的“松树崇拜”“竹崇拜”“葫芦崇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