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哲学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哲学的历史进程

从全球性现代化的视域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历史进程,由于难以明确地划定近代、现代不同的哲学形态,因而本书直接用近现代哲学来指认。根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应强调并不是近现代人就有近现代哲学思想,如从中国历史长时段来说,蒙古族哈斯宝是近现代人,但其思想很难说是近现代的。但另一方面,可能有非近现代人却有近现代思想,如蒙古族尹湛纳希的哲学思想若有近现代因素的话则应称其为近现代哲学。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关键是哲学思想家是否直接面对全球性现代化运动的历史潮流,如上述两人就因没有参与而使哲学停留在传统层面,而蒙古族的裕谦的民本思想、贡桑诺尔布的社会历史观等则有了进一步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近现代因素。再一方面是应看到,由于中国少数民族进入近现代的历史特殊性,其近现代哲学转型也就具有特殊性。部分少数民族比较主动、较早接触到西方文化,有了某种近现代因素,如满族;部分少数民族是在中外冲突中开始接触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如回族、土家族等;部分少数民族则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仍然较为“原始”……因此,根据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自我发展史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大历史的分析,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哲学发展水平的衡定也有很大的差别。据此,我们结合中国大历史对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哲学历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