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
黄秋葵
【品种来源】从日本引进。
【特征特性】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采收嫩果荚鲜食。直根系,主根较发达,多分布于深50~60cm的土壤中。茎直立,高1~2m。叶掌状5裂,叶柄细长,中空。果实为蒴果,似羊角,长8~20cm,果色呈淡绿色至深绿色,也有紫红色;嫩果荚肉质柔嫩多汁,滑润不腻。喜光,耐旱,耐湿,不耐涝,结果期要求水分充足。对土壤的适应性广,生长前期需多施氮肥,中、后期需多施磷钾肥。一般667m2产量150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定植 上海地区一般在春季播种育苗,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选择平整、肥沃、排灌良好的土地,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1000kg、三元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50kg作基肥,畦宽(连沟)1.5m。清明后露地直播,每畦播种2行,穴距45~55cm,采用1粒、2粒、1粒的间隔播种法,每667m2用种量200~300g。出苗后间苗补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用营养钵育苗,苗龄30~40天、3~4 片真叶时定植。
(2)田间管理 对肥水需求较高。定植后浇足搭根水,春季雨水较多需保持田间排灌畅通,苗期不耐涝。开花坐果期需保持土壤湿润,7~8月高温期间更要保证水分供应。结合灌水追肥3次,分别是缓苗后以氮肥为主的提苗肥、开花坐果期以磷肥为主的坐果肥、采收期以磷钾肥为主的结果肥,每次每667m2追施尿素10kg或三元复合肥10~15kg。黄秋葵需要充足光照和通风,适宜种植在路边沟边,大田生产适当摘除侧枝,一般保留2~3个侧枝。
(3)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烟粉虱、蓟马、棉铃虫、红蜘蛛等,应及时防治。
(4)采收 采收适期一般为花谢后5~6天。采收要及时,当手握果荚能摘断为较好,已经老化的果荚应及时摘除。初果期每2~3天采收1次,盛果期每天采收1次,果荚可陆续采收至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