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马兰

【品种来源】上海常见野生蔬菜。

【特征特性】 植株丛生,多为茎基萌生,株高30~70cm,茎直立。叶互生,倒披针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14cm,宽1~5cm,顶端钝或尖,边缘粗锯齿或羽状浅裂,上部叶小,无叶柄,全缘。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瘦果扁平细小、褐色。适应性强,喜冷凉湿润,耐寒性较强,喜光照充足。一般667m2产量3000~4000kg。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 上海地区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根状茎繁殖。种子繁殖,一般以秋季8~10月播种为主。选择平整、肥沃、排灌良好的土地,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1000kg、三元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40kg作基肥。畦宽(连沟)2m,每667m2用种量0.5~0.75kg,条播,行距25cm,耙细压实后覆盖遮阳网淋透水。根状茎繁殖,于3月上旬将根状茎切成6cm×7cm大小块状,每畦5行,穴距20~25cm,铺在畦面上稍覆土后压实,浇透水后搭小环棚并覆盖薄膜,经5~7天成活。

(2)田间管理 马兰为多年生植物,生长期长,一般一年才能长满畦面。每年冬季在行间开沟施入有机肥和复合肥,确保春季生长旺盛。每采收1次需追肥1次,每667m2追施尿素5~10kg。夏季如有抽薹开花,可剪去花枝,高温期间需适当遮荫覆盖。

(3)病虫害防治 马兰为野生蔬菜驯化而来,病虫危害较轻。病害主要是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等,基本无虫害。注意及时防治。

(4)采收 当植株长到10cm时即可采收。一般用小刀收割嫩茎叶,每次采收后需清理割剩的根茎,只保留近地面3~5cm长。马兰主要作为春季的应季野菜,大棚栽培春、秋都可采收,当年种植产量较低,一般20天左右收割1次;夏季高温,品质较差,可不采收或割去地上部,一年可采收8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