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
2025年11月04日
紫苏
【品种来源】原产我国,出口的栽培品种主要从日本引进。
【特征特性】 株高60~150cm。茎四棱形、直立、紫色或绿紫色。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先端突尖或渐尖,边缘有粗圆锯齿,两面紫色或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有特殊香味。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紫色。种子细小、灰棕色。生产上应用的品种有皱叶紫苏、尖叶紫苏。出口的主要栽培品种有卷皱大叶紫苏和卷皱小叶紫苏。紫苏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其根、茎、叶和种子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667m2产鲜嫩叶1000~1500kg。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定植 上海地区春季保护地栽培于1~2月播种育苗,露地栽培于3月中旬播种。选择平整、肥沃、排灌良好的田块做苗床,苗床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2000kg,撒播,每667m2用种量150g。当紫苏苗长至2叶1心、苗龄25~30天时即可定植。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1000kg、三元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40kg作基肥,整细耙平后做畦,畦宽(连沟)2m,定植株行距为20cm×35cm。
(2)田间管理 分枝力强,应及时摘除顶端花芽,促进茎叶生长。生长盛期需保持一定土壤墒情,追肥2~3次,每次每667m2追施尿素5~10kg。
(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危害较轻,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和锈病,基本无虫害,注意及时防治。
(4)采收 出口紫苏以采收嫩叶为主,当植株长至30cm高时可逐步采收叶片,每10张一叠。也有采收嫩茎叶的,当紫苏长至8对真叶、苗高约45cm时即可采收,采收部位为5cm长的嫩头,扎把后上市;以后每隔10~13天,待新梢恢复长势后再次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