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称注塑量

1.公称注塑量

公称注塑量是指在对空注射的条件下,注射螺杆或柱塞作一次最大注射行程时,注射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塑量。公称注塑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注塑机的加工能力,标志着能成型的最大塑料制件,因而经常被用来表征机器规格。注塑量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用注射出熔料的质量(单位:g)表示;另一种是用注射出熔料的容量(单位:cm3)表示。我国注塑机系列标准采用后一种表示方法。系列标准规定有30cm3、60cm3、125cm3、250cm3、350cm3、500cm3、1000cm3、2000cm3、3000cm3、4000cm3、6000cm3、8000cm3、12000cm3、16000cm3、24000cm3、32000cm3、48000cm3、64000cm3等规格的注塑机。我国注塑机的表示方法:如XS-ZY-500,即表示公称注塑量为500cm3的螺杆式(Y)塑料(S)注塑成型(X)机。

公称注塑量即实际最大注塑量。还有一个理论最大注塑量,其表达式为

978-7-111-47010-6-Chapter04-28.jpg

式中 Q——理论最大注塑量(cm3);

D——螺杆或柱塞的直径(cm);

S——螺杆或柱塞的最大行程(cm)。

该式说明,理论上直径为D的螺杆移动S,应当射出Q的注塑量。但是,在注射时有少部分熔料在压力作用下回流,以及为了保证塑化质量和在注射完毕后保压时补缩的需要,故实际注塑量要小于理论注塑量。为描述二者的差别,引入射出系数α,即

978-7-111-47010-6-Chapter04-29.jpg

影响射出系数的因素很多,如螺杆的结构和参数、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背压的大小、模具的结构、制件的形状和塑料的特性等。对采用止回环的螺杆头,射出系数α一般在0.75~0.85之间。对那些热扩散系数小的塑料,α取小值;反之取大值。通常取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