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件表面缺陷
(1)充填不足 原因在于:供料不足;压力不够;加热不当;注塑时间不够;模具温度过低;夹入空气造成反压;多型腔中,各型腔的流道不平衡。
1)制件整体有塌瘪倾向的充填不足。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流动性好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提高注射温度、压力、速度;提高保压压力,加大从注射到保压的变换时间;提高模具温度;调整喷嘴逆流阀。
模具结构的改进:改变浇口的位置;浇口变短、加大;流道变短、加宽;加大冷料穴;喷嘴和模具口配合完好。
制件设计的改进:调整树脂流动长度与厚度的比值。
2)一模多腔时某些型腔不能充填。
成型条件的改进:减小浇口充满前的注射速度;提高通过浇口后的注射速度。
制件设计的改进:尽量使各分流道的长度一致;加大充填不足型腔的浇口。
3)制件形状完整但某特定部分充填不足。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不易分解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降低最后一级注射速度;降低注射温度。
模具结构的改进:改变浇口的位置,增加排气槽。
制件设计的改进:在推杆上开斜口等。
(2)缩瘪(凹坑、凹痕)原因在于:浇口固结时料温过高;保压时间不够;进入模具型腔的物料不够。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收缩率小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提高注射压力;增大后期保压压力;降低缩瘪部分对应的注射速度;降低模具温度;降低注射温度。
模具结构的改进:浇口的位置;浇口变短、加大;流道变短、加宽;减小流动阻力;喷嘴和模具口配合完好。
制件设计的改进:把肋、突出部分变细,并加圆角;减小壁厚;将肋设计成非实心的;把表面设计成花纹以掩饰凹痕缺陷。
(3)表面无光泽、光泽不均 原因在于:材料的分解;脱模剂过量;模具表面粗糙度差。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稳定性好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降低注射温度;提高模具温度;减少滞留时间;不用脱模剂。
模具结构的改进:进一步抛光,降低模具表面粗糙度。
(4)银纹 原因在于:原料中有水分;原料分解。
成型材料的改进:使原材料干燥更充分;选用热稳定性好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不让料斗有水分;降低注射温度;减少滞留时间。
(5)黑条纹、焦痕
1)产生黑条纹的原因在于:材料的分解;添加剂(如阻燃剂)的分解;机筒表面有损伤引起物料滞留。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热稳定性好、润滑性好的材料;不用回收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降低注射温度;减少注塑机机筒内的滞留时间;改用小容量的注塑机;使注塑机处于良好的状态。
模具结构的改进:浇口加大、改短。
2)焦痕主要由模具型腔内的残留气体所致。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热稳定性好的材料;不用回收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降低注射温度;降低注射压力;降低最后一级注射速度。
模具结构的改进:浇口加大、改短;加排气槽。
(6)乱流痕 原因在于:注入型腔的材料时而与模壁接触、时而脱离造成的不均匀冷却所致,或者是由于流动过程中,熔体前锋冷料卷入形成流动波纹而致。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流动性好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提高注射温度;提高模具温度;适当降低乱流痕部分所对应的注射速度。
模具结构的改进:改变浇口位置;加大冷料穴。
(7)熔接痕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流动性好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提高注射温度;提高熔接痕所对应部分的注射速度;提高模具温度;提高注射压力;停止使用脱模剂。
模具结构的改进:浇口加大、改短;改变浇口位置;加大冷料穴;加设排气槽;在熔接痕前部分设护耳。
(8)喷射痕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流动性好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提高注射温度;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注射速度。
模具结构的改进:改变浇口位置;应用护耳式浇口;加大冷料穴;让喷嘴和模具接触完全。
(9)表面色泽不均 原因在于:着色剂分解或分散不良;机筒中有别的残料;箔片状颜料(如铝箔)是不可避免的。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不易出现色斑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提高机筒温度;更换清洁机筒;提高模具温度;停止使用脱模剂。
模具结构的改进:改变浇口位置;改变浇口设计。
(10)气泡 原因在于:塑料收缩;材料分解、抗静电剂等添加剂分解产生的气体引起的。
1)当气泡在制件壁厚部分出现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成型材料的改进:选用流动性差的材料。
成型条件的改进:提高注射压力;延长从注射到保压的切换时间;加大保压压力;提高模具温度。
模具结构的改进:改变浇口的位置;加大主流道、分流道直径;加大浇口;使机筒喷嘴和模具结合良好。
制件设计的改进:尽可能避免厚壁部分。
2)当整个制件发生细小的气泡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成型材料的改进:改用热稳定性好的材料或添加剂;对材料进行充分的干燥。
成型条件的改进:加大螺杆背压;降低注射温度;对机筒下部分进行冷却;缩短材料在机筒中的滞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