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简介
《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这本书是由.赵凯主编创作的,《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共有653章节
1
《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编委会
主 编 赵 凯 副主编 马玉宝 陈嘉峣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淑斌 刘 宁 花君霞 李建红 俞 洋 钱月慧 崔瑞琴 谢兴文 楚国庆...
2
编写说明
如何培养、提高中医院校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一直是中医临床教学的难题,目前关于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教程及书籍较多,大致可分以下几类:①通过列出临床各科代表性的病证,以传...
3
目录
《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编委会 编写说明 上篇 中医临床思维概论 第一章 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基本内容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4
上篇 中医临床思维概论
...
5
第一章 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
6
第一节 基本内容
...
7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运动变化规律的一门学说,是建立在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上,用来解释宇宙中各种事物发生、发展和演变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古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
8
(一)指导疾病诊断
在临床当中,各种疾病表现往往错综复杂,但其基本病理机制是阴阳失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指出在疾病的诊察中要把握好阴阳,看清...
9
(二)指导疾病防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与阳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以求其统一,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10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是古代劳动人民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
11
(一)阐释人体生理特性
《尚书·洪范》中谈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
12
(二)阐释人体病理变化
由于五脏被分归到五行中,所以五脏的功能会因为五行的相互关系而连接成一个整体,一旦某一脏的功能出现异常情况,必然受到其他四脏的影响或帮助,也会造成其他四脏出现异常...
13
(三)用于指导疾病诊断
...
14
(四)用于指导疾病治疗
...
15
三、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其对临床各科,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等,都起到了极其有效的指导作用。...
16
1.用来阐述病理变化
人体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联系、通行气血阴阳、感应传导及调节脏腑等功能。整个经络如果功能正常,则可以运行气血,濡养脏腑,起到抵御外邪侵袭,保卫机体健康的作用。但是...
17
2.用于疾病的诊断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连属部分共同构成。经脉是经络的主干,主要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两大类组成。“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各有一定...
18
3.用于疾病的治疗
经络除了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通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等作用,还能调节机能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便会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用针灸、推拿...
19
四、经方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方剂素有“经方”与“时方”之分,在学术上又有“经方派”与“时方派”之别。所谓“经方”,《辞海》云:“经方,中医学名词,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
20
第二节 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有着与西方不完全相同的思维方法,这不但决定了古人观察和认识自然的方法,而且决定了中国科学发展的方向。由于受到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中...
21
一、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是互相沟通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的,在病理上是互相影响的。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能够主动地适应外界...
22
1.整体观在诊察中的应用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每种诊法都有其独特的手段与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诊察病证。望诊是医师通过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体态、分泌物、排泄物等以了解病情...
23
2.整体观在治疗中的应用
《素问·疏五过论》中说“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
24
二、辨证观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
25
1.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为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即对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
26
2.脏腑辨证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辨别脏腑病位及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
27
3.卫气营血辨证
以卫、气、营、血为纲,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及症状变化的特点,对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辨别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判断病机本质、决定治疗...
28
4.三焦辨证
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
29
三、动态平衡观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搏,成败之所由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衰亡,都...
30
第二章 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