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危重症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二、中医急危重症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历代中医治疗急症危重症的成果,无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我国古代劳动者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在探讨急症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救治是中医急症危重症的研究重点,因此必须注重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如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等。没有完整、系统地继承中医药理论,就不会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就无法从临床中找到研究的线索。同时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只继承而不创新就不会有发展。理论的创新来源于长期反复的临床积累沉淀和扎实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我们必须重视历代中医对急症医学积累的成果,挖掘、整理有关急症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急救方药和急救技术,这样才能有助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原有理论的优势或不足,为中医急诊学理论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在近代中医急诊学理论创新研究中,产生了许多关于急症的新理论,如姜春华的“截断扭转”,黄星垣的“热毒学说”,董建华的“三期二十一候”,万友生的“寒温统一”等,他们对于急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众多医家中,赵凯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根据“态势证候观”来把握疾病的诊疗。“态势证候观”是基于中医整体观,运用于临床的一套简便而系统的诊疗思路,有利于系统把握中医整体治疗的精髓,强调把握诊疗的整体性、时间性、时空性、阶段性、变化性。在急危重症的诊治过程中可参考此思维模式进行辨证,内容详见上篇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