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疾病的治疗
2025年08月10日
3.用于疾病的治疗
经络除了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通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等作用,还能调节机能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便会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用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在相关穴位上施以一定的刺激量,即可激发和增强经络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机能,纠正气血阴阳的失调状态。
在临床上,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理论与经络学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因为四气的药物分类比较笼统,如同样是寒证,肺寒和胃寒有所不同,能祛肺寒的药物不一定能祛胃寒。因此药物归经的理论能把药物的特殊功效更加细微地反映出来,更加明确药物作用的定位和趋向,突出药物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便于临床应用。《素问·宣明五气》已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的记载。《灵枢·九针论》也有“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的记载。为后世形成药物归经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以治疗不同类型的头痛为例,除了可以选用局部穴位和对应经络的穴位外,还可选用不同的“引经药”,可对增强原方疗效起到很大的帮助。根据头痛的部位,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如太阳经头痛多在后脑,下连于项,穴位选取后项、天柱、昆仑,药物选取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或眉棱骨处,穴位选取上星、头维、合谷,药物选取葛根、白芷、知母。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穴位选取率谷、太阳、侠溪,药物选取柴胡、黄芩、川芎。厥阴经头痛:多在巅顶,或连于目,穴位选取百会、通天、行间。药物选取吴茱萸、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