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主要特点
2025年08月10日
一、临床思维主要特点
在清代以前,中医论治热病大都用《伤寒论》的方法。明末清初的吴又可著《温疫论》,才把伤寒与温疫分别对待。虽然他对温病理论的建立起了先导作用,但却没有分清“温疫”和“温病”的界线。叶天士首次阐明温病的病因、感受途径和传变规律,明确提出“温邪”是导致温病的主因,突破了“伏寒化温”的传统认识,从根本上划清了温病与伤寒的界限。
《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开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书中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表明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从浅至深的认识原则,拟定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大法。在诊断上则发展、丰富了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等方法。对一些常见急症热病,如时疫和痘、麻、斑、疹等,叶天士都有独到的看法和妥善的治法,他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医家。他的许多治法方剂,经吴鞠通的整理而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