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位病的生理与病理特点

一、脱位病的生理与病理特点

在人体运动中,骨是杠杆,骨骼肌作用于杠杆而产生动作,关节就成为动作的枢纽或支点。“筋为刚”“束骨而利关节”,言筋的功能坚劲刚强,能约束骨骼。筋的主要功用是连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关节的稳定和平衡主要依靠骨骼、韧带和肌肉的维持,骨骼和韧带维持静力平衡,肌肉起定力平衡作用。当外来暴力超过维持关节稳定因素的生理保护限度,构成关节的骨端即可突破其结构的薄弱点而发生脱位。

筋急则拘挛,筋弛则痿弱不用,凡扭伤、挫伤后,可致筋肉损伤,局部肿痛、青紫,关节屈伸不利,筋附着于骨的表面,脱位时关节周围筋膜大多有损伤。关节脱位后,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及肌肉等软组织也有损伤,另外关节周围肿胀,可有血肿,若不及时复位,血肿机化,关节粘连,使关节不同程度丧失功能。

《世医得效方》对肩、肘、髋等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已有相当的认识,提出“凡脚手各有六出臼、四折骨”,指出髋关节是杵臼关节,“此处身上骨是臼,腿骨是杵,或出前,或出后”,须用手法整顿归原。脱位多发生于活动范围较大、活动较频繁的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及颞颌关节等,主要是构成关节的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少儿时期关节周围韧带和关节囊柔软,不易撕裂;关节软骨富有弹性,缓冲作用大,虽遭受暴力的机会多,但不易脱位,而常常造成骨骺滑脱。关节的局部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与发病密切相关,如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而浅,肱骨头较大,同时关节囊的前下方较松弛且肌肉少,加上关节活动范围大,活动较频繁,受伤机会较多,故肩关节较易发生脱位。根据损伤程度脱位一般分为全脱位、半脱位、中心性脱位和骨错缝。在临床检查中运用四诊常能诊断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