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结

三、小结

吴鞠通擅长治疗温病,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在温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药,他在治疗温病时提出分辨阴阳、别水火之理论,以三焦进行温病辨证。他将人体“横向”地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以心肺为主,中焦以脾胃为主,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及膀胱,而且确立了三焦的正常传变方式是由上而下的“顺传”途径,即“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始上焦,终下焦”,并由传变方式决定了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他认为温病有9种,吴又可所说的温疫是其中最具传染性的一种,除此之外,另外还有其他8种温病,可以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这是对于温病很完整的一种分类方法。他提出的“三焦辨证”法,创立了一种新的人体脏腑归类方法,十分适用于温热病体系的辨证和治疗,诊断明确,便于施治。他积极采纳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认为“伤寒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本节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三焦辨证法还完善了叶天士卫气营血学说的法则,认为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虽同为温病辨证方法,但卫气营血辨证反映由表入里的发展过程,而三焦辨证则体现了温病从上而下的传变规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吴鞠通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三仁汤、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

【自诊病案原案之病机、治法、方药】

一诊断为风温,年老体虚,不能及时传化邪气也,治宜辛凉芳香。

连翘三钱,桔梗三钱,豆豉三钱,荆芥二钱,薄荷钱半,生甘草一钱,郁金二钱,元参三钱,银花三钱,藿梗三钱。共为粗末,芦根汤煎。

二诊为下虚阴不足也,议辛凉药中加护阴法。

桔梗三钱,麦冬三钱,元参五钱,甘草钱半,豆豉二钱,细生地三钱,连翘二钱,银花三钱,芦根三钱。今日一帖,明日一帖,每帖煮二杯。

三诊可知其阴之所存无几,予复脉法。

炙草三钱,白芍六钱,阿胶三钱,麦冬八钱,麻仁三钱,大生地八钱。

四诊即于前方内加鳖甲六钱,以搜余邪。

五诊再于前方内加牡蛎八钱收阴,甘草三钱守中(《吴鞠通医案·卷一》)。

按语:风温者,震方司令而化温也。温邪化热,先伤乎肺,继而变证甚繁,总之手三阴见症为多,治法宜辛凉,不宜辛温,宜甘润,不宜苦降。盖辛温烁肺,苦降伤胃。今观先生之治,则有辛凉解肌,甘寒退热,芳香利窍,甘苦化阴,时时轻扬,存阴退热诸法,种种有条,方全法备,则先生不亦神圣工巧之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