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在治疗中的应用

2.整体观在治疗中的应用

《素问·疏五过论》中说“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意思是具有高超医术的医生在治疗疾病之前,必须知道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表里等的相互关系,熟练掌握针灸、砭石、汤药所适宜治疗的病证,还需了解人事的变迁,掌握诊治的常规,熟悉富人和穷人的体质差异,询问年龄的少长,分析个性的勇怯,再根据病证的分属,可以知道疾病发生的原因,然后结合四时八正,运用三部九候的理论,这样的诊察才能做到名副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在诊治上是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整体观还体现在中医用药上,临床上一般是采用中药方剂,药物的选择上不是采用单一的中药,而是采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