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思维主要特点
吴鞠通有感于当时医师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在北京检核《四库全书》时,得见吴又可的《温疫论》,深感其论述宏阔有力,发前人之所未发,极有创见,又合于实情,便仔细研究,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对叶天士更是推崇,但认为叶天士的理论“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于是他根据《黄帝内经》中以上、中、下三焦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分的概念,在继承了《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温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病变累及三焦所属脏腑的不同表现,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以温病病名为目,将六经、脏腑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贯穿其中,重点论述三焦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机变化,并以此概括证候类型,按脏腑进行定位、诊断和治疗,撰写了《温病条辨》七卷,以条文和注解相结合的方式对温病加以阐述,创立了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这一温病辨证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