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案例示范
【病案一·小续命汤治疗案例】
谢某,女,72岁,2014年12月8日初诊。有高血压病史,突然中风,发作时神识昏迷。醒后左侧半身不遂,口眼斜,语强,流涎,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查体:心率80次/分,心律齐,肺呼吸音正常,血压165/100mmHg。
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本虚标实)。
辨证要点:四诊合参,疾病临床特征为有高血压病史,突然中风后神识昏迷,左侧半身不遂。伴口眼斜,语强,流涎等全身症状,舌苔黄厚腻,脉弦滑。现处于急性期。
治疗要点:患者老年女性,气阴亏虚,痰浊阻滞,虚风卒中。治宜扶正益气、散风通络、泄浊化痰之法。方药:小续命汤加减。麻黄3g,桂枝9g,当归9g,炙甘草9g,党参15g,干姜9g,石膏9g,川芎6g,杏仁4g,赤芍9g,钩藤9g,7剂。
二诊:药后左侧活动稍有恢复、口眼仍斜,流涎减少,头晕见轻,舌淡苔黄,脉弦滑。前方加姜半夏9g,再服7剂。
【病案二·针灸治疗案例】
周某,男,81岁。患者于2016年5月3日晚饮酒后入睡,晚9时许起床如厕,自觉左侧上肢无力,活动困难。次日神志昏迷,大小便失禁,口角向右斜,即就医诊治,血压190/100mmHg,心率77次/分。住院治疗30天,神志恢复,病情稳定,于6月4日出院。于6月15日前来进行中医治疗。刻下:左侧上肢无力,伴活动困难,口角向右斜,言语不利,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辨病辨证:中风(中经络,痰郁互结证)
辨证要点:四诊合参,疾病特征为左侧上肢无力,伴活动困难,口角向右斜,言语不利等全身症状,苔白滑腻,脉沉滑。疾病现处于恢复期。
治疗要点:患者老年男性,正气亏虚,平素体胖多痰,喜饮酒,痰浊内阻,阻遏阳气,风痰入络,气血阻滞,神明受扰,筋脉失养,中风诸证得起。此为本虚标实,治宜先豁痰息风,清心通窍,后益气通络,调治根本。
治疗方法:取廉泉、双侧通里、关冲、丰隆、太冲,均用泻法。3次治疗后痰证见轻,语言见好转,口斜较正。再取左侧肩髃、曲池、外关、中渚、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电针治疗20分钟。后经针刺治8次,患者已能起床活动。
参考文献
[1]柳文,王玉光.中医临床思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赵吉平.针灸临床技能实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4]苏友新,冯晓东.中国传统康复技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