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理因素辨证
骨病发生外因多与六淫有关,例如寒邪主收引,易致疼痛,致病后遇寒加重疼痛,筋脉失于温煦而挛缩;湿邪伤肉、伤脾胃,致病后肢体肿胀麻木,腹痛、腹胀不舒;火热伤阴,腐肉为脓,致病后灼伤津液,筋脉骨肉枯萎。邪毒侵入人体后,引起邪毒感染,轻者可见局部红、肿、热、痛,重者腐肉为脓,肢体坏死,甚至全身化脓性感染。气血运行失常,局部气血瘀滞不同,有偏盛偏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等变化,会发生骨痹、骨痿、骨疽、骨痨等病症。津液输布正常可濡养全身,如果不得输化则变为痰饮,痰随气升降于人体各部位,无处不到,引起各种病变,津血同源,痰为津液之变,瘀为血液凝滞,两者发病常互为兼夹。
“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说明五脏在生理上互相联系、贯通,但在病理上也常互相传变。骨病常见的脏与脏兼病的有肝肾阴虚、肝脾不调、肺脾气虚、肺胃阴虚、肺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