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为高职教育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手段

(一)“互联网+教育”为高职教育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手段

“互联网+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等一线服务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的提升为核心。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节奏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掌握新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正是那些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新时代能工巧匠。因此,只有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才能培养出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互联网+教育”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手段。首先,“互联网+教育”更加强调借助网络媒介实现资源融通、自主学习、自由分享的理念,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在院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实现共享,个性化的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了用户至上的目标。其次,大规模的信息化则是“互联网+教育”为高职教育带来的全新手段。无论是在线教学、在线互动、在线答疑还是在线考试等,都离不开完善的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化手段使“互联网+教育”呈现出多种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促进了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将教学与技术优化整合。信息化手段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建设效率和应用成效,也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优化整合,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如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旨在通过校企、校校合作,集合全国优质教学力量,共建共享满足各类学习者需求的在线学习和教学资源系统,10年中已立项1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访问量累计超过2亿人次。高品质的教学资源库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共享海量教学资源也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并且形成了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之间相互选择和借鉴现有优质教学资源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