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群新形态教材建设规划
附录三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群新形态教材建设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普通高校“互联网+教学”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群教材的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教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制定了市场营销专业群“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建设规划。
新形态教材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二维码等智能识别技术,将网络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嵌入纸质教材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衔接。新形态教材是在线课程建设成果的体现。
一、现有教材建设基本情况
市场营销专业群在“十二五”期间,注重教材精品化建设,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加大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由国内知名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了10余种教材,其中《市场营销实务》《营销策划实务与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职场沟通》《电子商务实务》《网络营销及案例评析》《房地产经纪》等7本教材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附录三 表-1 市场营销专业群“十二五”规划教材一览
“十二五”期间编写出版的教材主要依据任务驱动的项目制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材在结构体例上从传统的章节形式改变为模块、项目或任务等,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训练并重,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做中学”和“学中做”,这些教材基本属于理实一体化教材。
二、新形态教材建设原则
进入“十三五”,高等教育的课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等大量涌现,课程建设的新变化也促使教材形态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纸质教材转变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同时,高等学校又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教材作为承担这一重大任务的重要载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是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前提。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坚持导向、质量优先、打造精品、尽早培育”为建设原则。通过整合市场营销专业群教师、专业优势与资源,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2.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充分挖掘市场营销专业群教育教学资源,坚持全课程育人理念,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
3.严格质量标准。新形态教材建设应符合市场营销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反映当代课程建设与专业发展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注重借鉴国内外教材先进成果。
4.反映时代特征。反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材建设特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丰富表现形式,达成教材与教学、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
三、新形态教材建设目标及思路
(一)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按照“精品化、立体化、数字化”的思路,分期分批建设10本左右体例新颖、结构完整、内容创新、数字资源丰富的市场营销专业群核心课程新形态教材,并建设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相应的课程学习网站,将市场营销专业群系列教材打造成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学水平且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新形态品牌教材。
(二)建设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群核心课程新形态教材,将按照“精品化、立体化、数字化”的思路开展建设。
1.内容精品化。教材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及职业技能为本位,按照省级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标准,由具有丰富教学和教材编写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编写,一方面将当代经济发展新趋势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果反映到教材内容中,另一方面将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改革创新在教材上有所体现,精心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中激发创新性思维,力争将教材建成品牌教材。
2.形式立体化。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应在教材形式上有所变革。教材形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力求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一体化、静态素材和动态素材一体化、固定课堂和移动课堂一体化。
3.资源数字化。建设文本、视频、演示文稿、交互实训、题库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并以数字化资源的形式编码后生成二维码呈现在教材中,以手机二维码作为介质,将纸媒和网媒有机结合。
四、新形态教材建设办法
经过3年的建设,要形成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群的、成熟的新形态教材体系。继续以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为基准,以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为对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活动载体为核心内容,为项目教学和移动课程改革实施提供教学辅助资料,全面提升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逐步形成风格独立的自编移动课程教材体系。
1.成立市场营销专业群新形态教材建设小组,规划新形态教材编写事宜。
2.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群营销策划、市场营销实务、市场调研、创新创业指导、电子商务实务、零售管理、服务营销、管理学基础、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商业文化伦理共10门核心课程和院本课程进行新形态教材建设。
3.建设新形态教材对应课程的数字化资源。资源形式主要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案例解析、习题解答、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含微课、动画等)、演示文稿、图片、交互实训、试题库、拓展资源等。
4.分批编撰并出版新形态教材。第一批:《营销策划》《市场营销实务》。第二批:《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第三批:《市场调研》《零售管理》《创新创业指导》《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商业文化伦理》。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的新形态教材项目建设团队,本着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由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按计划实施及项目建设成果的汇总。同时,聘请校内外对新形态教材研究具有高深造诣的专家和编辑担任顾问,为新形态教材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2.人员保障
加强新形态教材项目团队建设,强化团队意识,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教材建设水平;加强校内与校际的交流、学习及资源的共享,取长补短,优化新形态教材建设实施路径,保障教材建设质量,提高教材建设绩效。
3.经费保障
从市场营销优势专业建设经费与重点校建设经费中,按3万元/本的标准,对新形态教材建设给予经费支持,将经费用于教材对应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不断丰富教材的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4.政策保障
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普通高校“互联网+教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提高新形态教材建设质量。
5.质量控制
建立一套完备的新形态教材建设考核奖惩机制,明确任务和时间安排,实施主编负责制,强化编写教师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对新形态教材建设进行指导、监控,实行定期绩效评估,以保证教材建设按计划进程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聘请国内对新形态教材研究具有高深造诣的专家提供咨询服务,及时对新形态教材建设加以指导,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