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

(二)高职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

美国学者列维(G.Lewis)和史密斯(H.Smith)认为,教育界神殿内也蕴含全面质量管理所强调的原则,如调动全员的积极性、重视质量的不断提高、关注主体的可持续发展等。[4]教学改革质量保障的核心问题依旧是标准问题,在现代质量管理文化中,质量的价值定位已经从单维质量观转向了全面质量观。这体现的是一种评价思维的转向,全面质量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实体质量,更关注产品使用的满意度和使用的效果。[5]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虽然最初发源于工商界,是有关提高产品质量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任何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和生产流程,而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学生就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下的“产品”,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是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育人工作,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阐述的是要把所有与之相关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组织人员共同努力,生产出合格满意的“产品”。可见,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相匹配的,要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产品质量,必须把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嵌入质量管理的流程中去,这样操作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