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程序的课程教学

(三)基于小程序的课程教学

1.微信小程序概述

微信小程序,简称小程序,它是微信平台上开发应用系统的新技术,于2017年年初上线。微信小程序可以在微信内被便捷地获取和传播,同时具有出色的使用体验。微信小程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轻应用。微信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小程序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作为一款手机端轻应用,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易使用、低内存”的要求。

(2)门槛低,易推广。对于开发者而言,小程序开发门槛相对较低,难度不及App,能够满足简单的基础应用,适合生活服务类线下商铺以及用户进行非刚需低频应用的转换。小程序能够实现消息通知、线下扫码、公众号关联等七大功能。其中,通过公众号关联,用户可以实现公众号与小程序之间的相互跳转。

(3)使用方便。当前,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基本已成企业网络营销的基本配置。和微信公众号相比,小程序并非需要关注操作,只要简单地扫一扫即可打开,而且小程序还支持用户的身份识别,通过微信登录不需要输入用户信息即可直接使用,方便快捷。这些“小而美”的特点也让用户获得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当前,小程序的应用数量已经超过百万,覆盖200多个细分的行业,日活跃用户达到2个亿,小程序还在许多城市支持地铁、公交的票务服务。

2.微信小程序应用模式

当前,微信小程序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小程序。根据微信公众号规则,微信公众号支持绑定微信小程序,要求公众号主题与小程序主题一致,每个公众号最多可绑定5个小程序,并且1个小程序最多可被1个公众号绑定。一旦微信公众号绑定了微信小程序,该公众号的推送内容页面和介绍页面将同时出现在绑定的微信小程序入口,而且微信小程序的介绍页面也同步展示该微信公众号。

(2)公众号关联和模糊搜索。目前,微信小程序不支持线上长按识别二维码,但已支持模糊搜索,支持微信小程序与微信公众号互跳。这种情况下,运营好的微信公众号能给微信小程序带来用户和流量。

(3)微信群分享和用户留存。作为微信衍生出来的工具之一,现在微信小程序可以方便地在微信好友、微信群中进行分享。事实上,很多微信用户接触微信小程序最直接的渠道便是微信群。当小程序被分享时,自然会在微信群中出现微信小程序的标题、简介等,这也为微信小程序的应用提高转化率。

(4)线下推广。小程序的线下应用场景很多,也因此诞生了各种类型的小程序,比如公交小程序、旅游小程序、娱乐小程序、快递小程序、健康小程序等。这些小程序的主体主要涉及政府部门和企业,相应地,其存在的目的则分别为便民类信息传播、开展商品或服务的销售。以企业为例,比如线下门店可以把微信小程序的二维码贴在明显的地方,便可为线下门店带来流量。

3.微信小程序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微信小程序”为主题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20年7月10日,文献共计1189篇。知网信息显示(如图4-6所示),微信小程序相关文献研究于2016年开始,这一阶段属于研究的萌芽期,大部分属于对微信小程序进行新闻报道的文献;从2017年至今,处于迅速发展期,微信小程序开始被应用在系统设计、教学研究、图书馆管理等多个领域,其中“学习平台”主题9篇、“图书馆”主题35篇(如图4-7所示)。此外,结果还显示,微信小程序在“学习平台”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英语、思政等课程的应用上。在图书馆管理中,微信小程序主要被用于座位预约、图书借阅、图书推荐、智慧图书馆等方面的应用和实践。

图4-6 知网中“微信小程序”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图4-7 “微信小程序”相关文献主题

微信发布的最新版小程序服务范围列表包含了商业服务、工艺、快递业与邮政、教育、医疗等19个大类的小程序应用场景,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教育领域的微信小程序包括教育信息服务、培训机构、出国移民、驾校培训、学历教育、婴幼儿教育、在线教育、特殊人群教育、出国留学和教育装备。

微信小程序的出现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微信公众号类似,微信小程序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教学。一方面,通过微信小程序可以实现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共享,从而方便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微信小程序还可有效实现移动端学习和课堂学习、课上学习和课下学习相结合,推动学科的教学改革。此外,基于微信平台的课程建设可以为学习者定制学习策略与方法,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总之,在碎片化时代,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已是主流,对于教育者而言是一种改革探索,对学习者而言则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学习模式。

现在,微信小程序已经在一些高校中被用于教学和管理。例如,部分高校在打卡程序中除了集成学习资源,还融入了社交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主动分享自己在专业、课程领域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一些高校教师也尝试运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了一款名叫“雨课堂”的小程序。该款小程序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对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将带有慕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及时沟通,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

4.微信小程序案例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推出的移动端应用。该款应用是基于微信和PPT的智慧教学工具,只需一台装有PPT软件且可以上网的电脑和能使用微信的手机,就能将传统学习活动与移动互联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较好地契合了“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需求。

雨课堂功能全面、操作便捷,具有手机推送课件、幻灯片同步、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弹幕式课堂讨论、数据采集和分析五大功能。综合来看,雨课堂的功能与价值主要包括几点。

(1)可营造互动、高效的学习环境。教师用微信创建虚拟课堂,借助“雨课堂”进行多屏互动、实时答题、弹幕讨论、课堂投稿、投票等,使“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个环节都能开展互动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通过雨课堂,课前,教师可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轻松插入幻灯片,随时随地推送到学生微信,从而方便学生灵活地开展课前学习。课中,雨课堂将传统学习活动与手机终端学习结合起来,赋予了传统学习新的表现形式。尤其是限时答题、发送弹幕和随机点名等功能,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一键发送融入PPT的习题,可限时、可续时,随时讲、随时测,实现了快捷的课上测验。课外,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在雨课堂进行移动自主学习,如学习雨课堂内包含语音讲解的多模态PPT,在雨课堂提交文字、图片或语音等形式的作业等。

(2)支持“异步”和“同步”的双通道学习。雨课堂支持课前异步学习,允许每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教师推送的内容;而同步探究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就某些重、难点问题共同开展深层次探究。

(3)教学行为全记录。雨课堂可以自动采集课内外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方便教师跟踪监测、实时评估并量化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雨课堂可以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给出初步分析结果并将其发送给教师。通过这些数据,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对后续的教与学进行预测,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雨课堂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表现为对全新教学理念的支持。将雨课堂引入混合学习,有助于解决传统混合学习中存在的诸如对深层次知识学习不到位、诊断评价不到位等问题,从而推动深度学习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自2016年4月以来,全球有超过10000所学校的师生在使用雨课堂(如图4-8所示)。相关研究成果发现,雨课堂技术手段的干预对学习进程起着正向激励的作用,在教学大纲设计、学习行为和教学决策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高校外语教学领域,一些学者研究了雨课堂在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和研究生英语等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发现雨课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加强师生互动,而且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提高教学质量。

全球10000+所学校的师生都在用雨课堂

图4-8 雨课堂应用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