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及其内涵

(一)教学方法及其内涵

1.教学方法的定义

对于教学方法的定义,人们给予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常见的有“途径说”“方式说”“策略说”等多种说法。《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方法有以下两种解释:一种定义是,“教学方法是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可运用于一切学科和年级”;第二种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1]日本教育学家佐藤正夫认为,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所计划的目标和接受一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2]李秉德对教学方法的表述为: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3]

对教学方法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可以看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二是具有方法论导向,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三是教学方法往往表现在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体。

2.教学方法的内涵

教学方法的内涵体现为以下思想和内容。

(1)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性双边活动,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

(2)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教学活动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教与学密切联系,两者不是简单地相加。教师选用的具体教法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也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教法。

(3)教学方法具有结构性。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结构,其有组织结构、逻辑结构和时空结构。教学方法本身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构成了组织结构。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教学目标就是其逻辑起点,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工具等是其逻辑终点,这是其具备逻辑结构的体现。教学方法也是由高低不同、范围不一的一系列方法、方式组成的体系,往往是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其具备时空结构的体现。

(4)教学方法是一种活动模式和活动规律。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是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既不能把教学方法简单看作某些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的组合,也不能把教学方法看作某种动作。

所以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