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机制建设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由包括了生源情况、师资水平、教学方式与手段、实践实训教学条件、信息化水平等多方面的工作质量共同影响并相互作用形成的,必须对各种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具体的协调与把控,校内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也要严格按照教学质量标准规范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质量。
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企业采取系统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来提升和保障产品的质量,通过建立起必需的组织结构,使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周密地运行起来,通过科学的观察把一切影响产品质量的要素都掌控起来,形成一个责任明确、不断促进质量管理发展进步的有机整体。[6]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全员参与性原则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并非仅仅依靠教师这个单个主体就能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主体具有多元性,需要高职院校所有利益相关主体,即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学生等的积极参与。这些相关利益主体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体系中通过不同的组合发挥功能与效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7]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需要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所有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活动和过程,都属于质量保障机制的构成要素。关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某些高职院校借鉴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国际标准管理模式,从对结果进行评估转为对过程实施控制的管理,构建以内部激励为主、外部推动为辅的全员、全过程、全面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功能。[8]而从高职院校长远发展来看,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应该包括质量目标定位与教学计划的实施及对教学活动的管理,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抓住保障机制中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内容,对所有涉及的各种教学活动进行质量保障。其中,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复杂的行为,涉及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更需要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得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