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设计的内容

(二)图文设计的内容

1.图文资源脚本设计

在网络平台中,图文的排版是从上至下竖直显示的。在图文类学习资源中呈现的图片可以配有文字说明,也可以没有文字说明,两者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根据需要添加的文字说明,如表2-3所示。

表2-3 移动课程图文资源脚本设计模板

2.学习测评设计

(1)学习测评定义

基于网络公众平台的移动课程中的学习测评是指在课程结束之后对学习者进行形成性评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学习者针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再次学习,使课程开发者可以对评价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后续的课程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

(2)学习测评内容

公众平台的移动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大多在极易被干扰的环境下且在短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在设计与知识点相应的测试题时应注重有趣、简洁、反馈及时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测试题的编写应该与知识点的学习层级相符。学习测评的模板,如表2-4所示。

表2-4 移动课程学习测评设计模板

续 表

3.学习支持服务设计

(1)学习支持的重要性

移动课程学习时,学习者与教学设计者并不是同步的。为了帮助和指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所提供的一切支持都可被称为“学习支持服务”。随着学习分析、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已逐步发展至整个在线教育领域。[1]学习支持可以向学习者提供持续关注,提供相关学习辅助资源,帮助指导移动环境中的学习者,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学习者能在移动情境下利用便携设备来学习,掌握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支持的类别

移动课程学习中主要有信息咨询等学习方法的支持、混合式学习体验的支持、学习情感支持等三大类学习支持。

①信息咨询支持。发布或提供相关教学咨询信息,供学习者查阅课程目录;提供关于如何使用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微课学习的操作方法,使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更高效地学习。

②学习体验支持。优化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对公众平台进行优化与更新,支持多种获取辅助学习材料的渠道。公众平台可接入外部平台或微社区,以供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活动。

③学习情感支持。帮助学习者缓解压力,消除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时的孤独与无助感,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与自信心。

(3)实现学习支持的途径

实现学习支持的途径很多,如:在移动课程各个网络公众平台的后台中设置关键字,学员可进行自助查询;利用云存储存放相关资料,供学习者下载;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进行多对多的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借助其他平台,如QQ、钉钉、微博、微信等工具进行作业的展示与互动;开通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设置清晰明了的导航等。教学者在后台中应及时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与回复,给予学习者情感上的共鸣。学习支持系统的模板设计如表2-5所示。

表2-5 移动课程学习平台中学习支持系统设计模板

4.学习活动设计

移动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活动设计也应该是微型化与简单化的,便于学习者在移动的情境下完成“微型”活动,学习者能通过学习互动活动来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根据学习对象的数量进行学习活动的分类,主要有一对一互动和多对多互动。

(1)一对一互动

一对一互动中包括学习者与公众平台的自助式互动和学习者与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与公众平台的自助式互动指的是学习者可以输入后台中设定的关键词来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其特点是反馈及时,但在后台自动回复的关键词设置工作量大,智能化程度较低。一对一互动的另一种形式为学习者与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即学习者与后台中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其特点是灵活度高,可以帮助学习者解答个性化问题。由于教师不能随时在线,无法做到及时反馈,则是此种互动形式的不足之处。

(2)多对多互动。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可以形成多对多的互动。在公众平台接入微社区之后,可以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给学习者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空间,从一对一的私密性转向多与多的交流互动。

课程设计者可以通过以上两类学习活动类型进行学习活动设计。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在充分考虑此活动特质的基础上,选择相对应的学习活动设计的类型及载体。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设计一对一和多对多的互动活动,如表2-6所示。

表2-6 微信公众平台中学习活动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