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建多元化的教材建设团队
新形态教材的编写应联合院校及企业有丰富经验的工作者,发挥优势,共同开发。课程的教材建设团队要突破以往仅有校内教师参与的状态,不仅要有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团队,还应增加对信息技术非常熟悉的出版社人员,多方共同参与教材的制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高质量的教材,具体应该包括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出版社、自媒体平台等。新形态立体化教材需要团队合作来建设,团队成员应该发挥各自长处,分工明确,相互协调配合。尤其要让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参与进来,共同开发,以准确反映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呈现企业人才培养的实训资源,全面展示企业发展成果、介绍企业优秀文化,将企业的特征充分融入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