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首次是在1961年由美国电气公司经理阿曼德·费根鲍姆(A.V.Feigenbaum)在《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把其表述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产品质量,把所有部门相关人员的参与作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与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基于此合理地组合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最终通过使用最低的成本与花费最短的时间精力生产出能使顾客满意的产品,使各相关利益主体都能受益,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2]

全面质量管理是立足于一个企业或组织的长远发展,追求企业的持久成功,使顾客、企业、社会等相关利益主体不断满意的过程。[3]为了提升产品质量与综合服务的效能,各国的企业管理者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实施各种手段,期望能在最小的成本付出下,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在这个背景下,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并且在全世界许多企业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企业通过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不仅在工商企业界获得了成功,而且在公共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