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态教材建设
教材是有效实施课程教学的必备手段,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联结教与学的纽带,是教学理念的物化,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依据。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仅以纸质教材为媒介的课堂教学内容载体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纸质教材变革为数字化、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成为必然。
1.新形态教材的优势
新形态教材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二维码或增值服务码将纸质教材、在线课程网站和教学资源库的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有机衔接起来。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表现形式更丰富。传统教材只表现出静态的图文,一般使用单色或双色印刷,主要为课程教学提供相应内容。限于传播知识的介质载体、篇幅和表现形式的影响,很多教学资源无法在纸质教材上呈现。新形态教材可以将在线课程或教学资源库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微视频、教学案例、讨论题、随堂在线测试、作业、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实验/实训/实习、拓展资料等内容通过二维码嵌入纸质书中。学习者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将线上线下学习资料瞬间衔接起来。例如,微电影作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在教材的相应内容中呈现,不仅有力推进了新媒体技术与教材的有机融合,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材的内容更加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2)内容更新及时便捷。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是新媒体自身发展很快,二是借助于新媒体,知识的更新十分快捷,信息传播速度也很快,实现了更快更高效的传播。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但传统纸质教材需要进行排版、装订等,出版周期较长,成本也高,内容更新需要一定周期,这就可能影响教学的效果,甚至出现学生还未毕业,所学知识已经过时的窘境。而新形态教材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通过网络链接实现课程内容、教学辅助资料、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练习等的及时、便捷和有效更新,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确保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新技巧、新方法等在第一时间传达到教师和学习者手中,为教师的教和学习者的学提供丰富的资源。通过新形态教材,教师可以随时更新在线课程和资源库的内容,这样学习者扫描二维码看到的也是最新的教学资源。
(3)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新形态教材是集纸质教材、App、网站平台等于一体的教材,可以支持各种终端的阅读,既给学习者提供诸多方便,也能培养和锻炼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突破了传统的上课形式及地点的限制,拓展了教学时空,使学习者实现多样化的学习。在线课堂网站和教学资源库,不仅有PC端,还有移动端,学习者可以随时了解丰富的内容和最新的学科及产业发展前沿,还可以通过在线测试,随时检验学习效果,通过在线留言功能,增强师生互动。新形态教材操作的便利性,使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在所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中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提高与跃升。
(4)促进教学教改。移动课程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不仅有助于学习者自学和预习,也有利于教师实行个性化教学设计,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形态教材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随时对数字化内容进行更新、优化和扩展。为完成这个目标,教师既需要对扩展和变更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也需要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新形态教材的设计包括构建和更新多种媒体资源,这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和加工,以便与教学内容衔接。因此,教师在课程初期阶段就需要深度参与,整理相关知识点,探讨不同教材的不同知识点需要配套采用的资源类型、脚本编写、技术实施方案等。
2.新形态教材的编写
(1)融合课程思政
新形态教材的撰写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功能,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2)项目化教学贯穿始终
高职的课程应强调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以项目化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把职业领域的各种技能和工作过程与所学课程联系起来,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有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衔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材编写时也应将项目化教学的理念贯穿在新形态教材中。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编排教材的顺序,项目间互为独立,一个项目占有一定的篇幅。具体安排如下:首先,每个项目首先出现的是项目的名称,然后是空白横线,画空白横线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自行书写项目的起源、适用范围及该如何操作项目;其次,在该页面设置二维码,学习者通过扫码获取项目操作的音频、视频等相关信息;再次,从第二页开始设计项目的技术要领、操作流程和规范、注意事项、突发情况的处理,此页也应设计一个二维码,学习者通过扫码获取课件等学习资料;项目最后是学习者操作项目的自我总结和反思,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每个项目的编排均按照如此顺序,这就是“活页教材+活页笔记”。[2]
(3)教材数字化与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各种多媒体技术,如动画、音频、视频和动态图片等,对纸质内容实施数字化处理,使之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移动学习。
例如:教材每个项目开始时,页面右下角可设置二维码,学习者通过扫码,获取项目的操作音频、视频、动画等短而小的影像信息;之后开始学习项目的技术要领、操作流程和规范、注意事项、突发情况的处理等;也可以设置二维码,学习者通过扫码获取相关课件;项目最后是学习者操作项目的自我总结和反思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4)活页式、工作手册式为其表现形式
与装订好的书本相比,活页教材使用灵活,方便整理,纸张可随意拆卸、更换、组合,学习者可用于书写笔记、体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DIY。
活页式教材作为新形态教材的直观表现形式,将“活页教材+活页笔记+活页个人总结+活页项目创新”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按照实际需要组合各个项目,进行教材重组排序,按照活页教材进行流程规范操作,这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5)校企合作的编写团队
高职院校的新形态教材的编写团队应为高职院校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学者,由行业企业提供真实的案例辅助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学影片,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负责教学内容的组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模拟的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