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新学习空间

(五)打造全新学习空间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打造信息化课堂,赋予智慧化内涵,并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校园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高效透明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20],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我国高职院校开始由数字校园建设进入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呈现出下面的特征:全面感知校园中人、财、物等环境,能够实现网络无缝互通,提供开放式学习环境和个性化服务。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图书馆、学生宿舍的管理都已经实现了人脸识别,教室门口的显示屏每天会显示该天该教室的课程安排信息,包括课次、课程名称、教师姓名、班级等信息,学生能够通过移动智能设备终端,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

2.智慧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空间更加丰富多样。智慧课堂将智慧校园的技术进一步延伸到教室和实验室。优化课程教学就是要通过课前、课中的教学活动和课后辅导及智慧评价,创新智慧课堂实施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的“互联网线上”学习和以教师为主的“线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教学空间。教师可以通过云端数据对学生到课率及学习行为进行相应分析,对课程教学实施动态调整,并能为学生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服务。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努力构建以高职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大环境,提供精准化的高职教育教学服务,建好线上线下一体化、虚拟与实体相融合、支持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及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智慧教室,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在线学习平台,优化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实验室建立虚拟的企业工作环境或工作项目,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做融合在一个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同时需要打造一支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支持服务团队,随时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及科研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让“互联网+”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