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机制初探

构建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机制初探

【摘要】 叙述了建立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机制的组织与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在应对各种灾害时,对如何增强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机制的协调运作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各级档案馆中保存着大量“孤本”档案,且多数是记录在脆弱的载体材料上的,任何形式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害都有可能对档案文献资料造成部分损害或永久性无法弥补的破坏。如:2003年4月的伊拉克战争,战火使成千上万的档案文献永远丢失[1];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档案馆最珍贵的“孤本”档案《石泉县志》仍未找到[2]。面对各类潜在或可能遭遇的若干突发事件和灾害,如何增强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机制(以下简称“机制”)的协调运作,正成为当今世界档案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认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档案防灾抗灾工作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有利于降低成本,发挥更大效益。我们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去说明档案防灾抗灾工作的重要性,更需要从实践性、应用性去研究,去总结经验。通过对“机制”的研究,掌握抵御灾害的措施、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延续人类社会记忆。